广州市登记社会组织达8109个,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贡献社会力量
2020-11-18 18:3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市登记社会组织8109个,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24%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廖培金

11月16日,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与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第二次会议在华新科创岛召开。记者获悉,截至2020年10月,全市登记社会组织8109个,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24%。

“广州社工红棉守护行动”热线
服务群众逾140万人

据悉,今年以来,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和社会组织联合会坚持党建引领,党建保障体系构建更加有力,建成广州市社会组织党建展览馆并于今年“七一”投入使用。深化登记改革,政策法规体系构建更加完备,研究制定社会组织分类统计标准,建立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制度,着力培育提质,培育扶持体系构建更加完善。

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全国首份专门支持社会组织应对疫情影响的扶持政策。完善综合监督,综合监管体系构建更加全面。

开展社会服务机构治理,行业协会商会、慈善组织审计等专项行动,动态管理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完善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长效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发展体系构建更具活力。

广泛组织1.65万名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60多家社工机构开通236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行动”热线,线上线下服务市民群众140余万人。组建“暖业援企”专业服务团,开展网络“云”招聘活动,帮助6000多家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问题,有力推动了“六稳”“六保”工作。

355家社会组织参与895个扶贫项目

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和《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方案》计划安排,今年以来,广州市社会组织聚焦脱贫攻坚和特殊群体,深入开展支援“三区三州”建设、贵州黔南州毕节市对口支援、“社会组织扶百村”、“羊城慈善为民”、广州特殊群体暖心帮扶等8个专项行动。

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专门成立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会议、统计、讲评、督导等工作机制,营造积极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去年以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领导亲自带队,3次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实地调研、对接落实扶贫项目。今年8月,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和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在广州联合举办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政(社会组织管理)干部培训班,帮助培训当地民政及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骨干41人。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355家社会组织参与895个扶贫项目,投入帮扶资金3.869亿元。为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工作,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制订实施了《关于进一步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社会组织网的实施方案》,发动全市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联动发力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保障支持、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

全市有158家社会组织牵头开展帮扶项目259个,投入资金5647.99万元,初步形成了服务形式多样、方法更加灵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帮扶格局。

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举办了广州社会组织儿童服务论坛暨“伴童计划”广州市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专才培训班,牵头开展的“成长道路、相伴童行”困境儿童结对帮扶系列行动,惠及1910名儿童及家庭。市医疗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仁医惠民 爱在羊城”广州市特困老人健康关爱专项行动,开展体检活动42场,医护上门服务36次,覆盖全市5个区43个街道、2个镇,为800多名特困老人提供癌症早筛、健康检查等公益医疗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构建社会组织与登记管理机关
面对面协商机制

据悉,为进一步密切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联系,畅通社会组织向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部门反映意愿的渠道,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与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于2019年8月共同制订了《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与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联席会议是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与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为促进社会组织改革稳定发展、加快推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协商解决共同关注的社会组织重大事项和问题而召开的专门会议,是广州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与广州市社会组织加强联系和沟通的重要渠道,是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途径,是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充分发挥全市社会组织枢纽作用、反映社会组织发展需求的有效形式。

下一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与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将继续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反映社会组织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意见建议,讨论研究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和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坚持共同协商,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促使协商成果真正落地见效。(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