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通讯员 罗瑞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阻挡广州南沙的发展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全市第一,新设企业2.7万家,新引进11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集中动工签约19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近4500亿元,经济发展韧性尽显。
近年来,南沙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协同推进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建设,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从2016至2019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总额、进出口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预计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近日,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南沙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体系
羊城晚报: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南沙在创新发展方面该如何做?
卢一先:这句话充分凸显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在突出位置,谋划建设南沙科学城,推进创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完全符合中央决策部署,完全符合广州发展实际。
南沙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科学发现、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体系,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现代产业新高地。
一是高标准建设南沙科学城,加快推进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构建“1+1+3+N”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二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创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四是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吸引海内外各类人才集聚。
打造广深联动发展先行示范区
羊城晚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对南沙发展有什么启示?
卢一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为南沙新区自贸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南沙毗邻深圳,同样肩负着改革开放探路先行的使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推动南沙在新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了强大动力。
南沙将在更高起点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全面对标对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举措,争取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化商事登记确认制、全球溯源体系等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强化改革系统集成,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心策划推进粤港深度合作园建设,以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关键,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营造与港澳趋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环境。
强化国际航运枢纽功能,用好用足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政策优势,学习借鉴海南自贸港、上海临港新片区等地开放创新举措,做大做强保税研发、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打造新型国际贸易枢纽。积极筹建广州期货交易所、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南沙是广深两大中心城市深化合作的桥头堡,将落实广深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和专项合作协议,强化与深圳前海等周边区域全方位合作,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发展先行示范区。
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羊城晚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南沙如何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卢一先:近年来,南沙着力塑造城市功能品质新优势,加快建设绿色智慧宜居广州城市副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按“生态优先、民生为本、文化为魂”的原则,高品质高起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坚持生态优先。2020年以来,南沙拆违见效,亮点突出。在全面拆违基础上,通过截污控源、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清水补给、水岸线管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六大方面等综合手段,全域消除黑臭河涌。建成17.5公里滨海碧道,主要大气污染物指标大幅下降,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南沙街深湾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区,明珠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种业小镇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刘少军院士工作室、广州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签约落地。
坚持民生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南沙正不断提高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当前,地铁18号线建设顺利推进,深江铁路(南沙段)、南中高速动工建设,明珠湾大桥主桥实现边跨合龙,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投入使用,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合龙,以南沙为核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形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封顶,广州二中南沙天元学校、广大附中南沙实验学校、湾区实验学校、启慧学校等四所学校投入使用。
坚持文化为魂。南沙深度挖掘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非遗资源,按照区域、人文、民俗、地理四个纬度,构建了“岭南文化”“水乡文化”“妈祖文化”“海洋文化”四大文化脉络,对地区文化基因进行解码,坚定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加强文化软实力,厚植南沙城市品牌高度和价值力,助力人文湾区建设。目前,南沙正积极推动广州加快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和岭南文化中心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