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实习生 杨楚滢
通讯员 林郁珍
步入中老年,老花、白内障等退化性疾病不可避免,突然觉得视力变差,特别是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时最吃力,字体不得不调到最大,甚至面临看远、看近都看不清的尴尬窘境!
很多人以为“人老了,眼睛也老了,没办法解决,买一副老花镜凑合凑合”。实际上,虽然年龄和退化的晶体无法改变,但让眼睛重回青春并非不可能!
近日,在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老花诊疗新技术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在40岁以后,老花眼、白内障的发病率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专家建议,对视力模糊问题大可不必将就,更加无须拖延,现在通过治疗,上述绝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可得到改善。
40岁之后开始出现老花
老花是正常人在生理性衰老过程中的一种眼部表现,其最常见的症状有三个:
1.看近疲劳。看近一段时间后,出现字迹模糊、眼胀、眼疲劳等症状,且逐年加重。
2.近物困难。往常习惯的阅读距离,突然看不清了,需要将距离拉远才能看清,且这一距离随着老花的加深逐年递增。
3.暗环境阅读困难。需要比以往更强的照明才能看清楚。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王铮教授称,老花眼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年龄相关。据统计,老花眼通常出现在 40岁至5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的程度也会逐年增加。一般在45岁时老花100度,55岁时老花200度,到了60岁老花会增至250到300度。300度后,老花度数维持不变。
据记者了解,从2017年5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老花眼专科门诊”开诊,成为广东省首家老花眼专科门诊。三年来,医院接诊大量的老花眼患者。目前,该门诊升级,有老花眼、白内障、近视、散光等问题可一站式解决。
白内障延迟手术或会影响视力
与老花眼一样,老年性白内障也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眼科疾病。罹患这种疾病的患者,晶体变得混浊,看似有一团白色的雾状物遮住瞳孔。白内障排在全球致盲性眼病首位,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青光眼科武哲明主任说,手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式,约有75%以上的患者接受手术后视力可恢复至 0.3 以上。
但是我国仍然有相当多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在视力极差的情况下仍未接受手术,最终导致失明。有一些老年人对白内障手术还是有些担忧。据调查,有 19.84%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视力障碍使其自理能力和活动范围进一步下降,加之对手术的恐惧,从而使患者产生焦虑症状。
武哲明主任说,“其实,患者大可不必紧张,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十分成熟,手术切口只有几毫米,手术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目前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有104岁,而有些八九十岁的患者术前看不清,术后视力可达到0.8。”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延迟手术、老年黄斑病变和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会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而临床上,专家们发现老年白内障患者就医延迟现象较为普遍,而延迟手术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术后恢复。
人工晶体的选择因人而异,并非越贵越好
目前,手术可以一次性解决老花眼、白内障。据记者了解,目前采用激光飞秒焕晶白内障手术,可以让人工晶体发挥作用,实现理想的远、中、近术后视力。
关于人工晶体的选择,武哲明主任说道,“人工晶体的选择和患者的日常用眼需求密切相关,并不是焦点越多、价格越贵就最好。选对人工晶体只是第一步,匹配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术后视觉效果。”
当然,对一些不适合手术的老花患者,也可以选择非术式老花渐进矫正,主要以光学矫正中框架眼镜为主,目前主要有单光眼镜、双光眼镜、渐进多焦点镜三种基本类型。
专家提醒,非术式老花渐进矫正虽适合大部分老花患者,但个别情况患者仍需谨慎选择。如屈光参数超2.00D、颈椎有异常者、内耳功能障碍者、双眼视觉功能异常者等,未必适合通过镜片进行老花矫正,具体则需到专业眼科医院咨询医生,遵医嘱进行个性化选择。(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