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莫谨榕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陶奕燃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地,我们希望加大和大湾区伙伴的合作,抢抓大湾区的产业和创新发展机遇。”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全球制药巨头默克中国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孙正洁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表示。
继进博会开展首日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宣布签订投资协议,在广州成立中国南部总部后,今日(11月6日)展会现场,默克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聚焦大湾区的创新生态和发展机遇。
连日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多家参展跨国企业了解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加紧布局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机会,更重点关注医药健康、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产业机遇。
基础好:
医药健康产业聚集优势明显
“一年前,我们在广州落户了广东创新中心,现在看来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孙正洁回忆说,当初选择在广州成立创新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区域优势。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大湾区产业基础良好,区域内集中了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我们创新中心所在的广州国际生物岛不仅风景优美,营商环境也很有吸引力,于是我们选择了这里。”
孙正洁表示,广东创新中心落户一年已结出硕果累累,孵化出一批成长性较强的医药健康企业,默克“加速器”项目甄选出的优质初创企业,约1/3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一年来,孙正洁对大湾区的创新生态和产业机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们的白皮书也提到,如今大湾区的整体产业发展已经逐渐从中低端价值链攀升到了更高的位置,需要培育支持创新的完整生态,继续推动产业升级。”
默克发布的白皮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半导体和新型显示三大行业,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跨国企业对大湾区这三大产业发展的重视和看好。
“大湾区是全国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的重镇,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上下游产业链完备,在化药、生物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以及流通领域具备独特的优势。”白皮书这样表述。
事实上,默克并不是唯一一家看中大湾区健康产业前景的国际巨头。此前阿斯利康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阿斯利康将促进更多医疗科研成果在大湾区孵化和开发。
另一参展巨头美敦力也表示,其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技术在中国市场最早落地就在广东,美敦力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合作一直十分紧密,未来也将继续深化。
前景大:
高端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密集
在医药健康领域之外,粤港澳大湾区在半导体、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成为跨国巨头关注的重点。
“大湾区在医疗健康、半导体及显示等重点产业的基础已然十分成熟,龙头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有很多领先优势。”白皮书相关负责人分析,大湾区是中国半导体相对发达的产业聚集地之一,在部分环节已经实现了高端化与自主化。
半导体设计与模拟芯片制造是大湾区半导体产业的特色。近年来,大湾区的各大主要城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半导体设计企业及国家级实验室,包括深圳的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和汇顶科技、广州的润芯、安凯微电子等等。
而在新型显示行业,大湾区是显示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区域内龙头企业聚集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大湾区布局。例如,总投资约610亿元的富士康超视堺8K项目落地广州增城开发区。
纵观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产业基础扎实,行业企业创新动能强劲,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都成为跨国制造巨头关注大湾区、布局大湾区、深耕大湾区的重要原因。
“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十多年,广东一直是我们重点布局的区域之一,在广州等地都有业务开展。”在进博会现场,日本株式会社不二越展位相关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不二越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主要业务包括轴承、切削刀具、液压产品等。
作为一家工业机器人技术企业,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接触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新客户,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优良的制造业基础,能让企业广泛接触各行各业,不断拓宽新的业务领域,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在持续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上,进博会上的跨国企业负责人也提供了一些有益建议。比如,增强大湾区科研成果转化,建设更为顺畅的成果转化机制;完善跨区域协同机制,联通区域内各城市人、财、物的协同运作;为大湾区内企业提供更加特异化、精准化的产业支持,提高对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等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