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援疆医生郑大勇:从临床医生到管理者的追梦赤子心
2020-11-05 17:2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倾力援疆,他希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胡晓丹 田涛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广东援疆医生郑大勇,目前正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疏附广州新城院区工作。相较于其他在新疆的援友,郑大勇比较特别,他将在喀什度过三年的援疆时间。

“三年时间,从磨合走向熟悉,再到默契”,郑大勇相信,时间会给自己的援疆历程一个满意的答案。

郑大勇(左二)在肿瘤中心开展查房调研

“要改变,但也要循序渐进”

到达喀什后,郑大勇被任命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兼任肿瘤中心主任。一时之间,他所分管的科室达到18个,包括药事、总务、基建、医学装备以及影像、检验、病理、超声等医院重要的支持平台系统,分管内容相对分散,牵涉面也比较广。这对于临床医生出身的郑大勇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

“郑大勇到位后,解决的不仅是一些陈年积弊,还带动、改变科室工作机制,实施工作关口前移。”院党委书记邹小广谈及郑大勇,也不禁赞叹他的援疆理念。

短短半年来,郑大勇基本完成管辖科室的深入调研、系统梳理,并制定了成套各具特色、突破困境的工作方案,“要改变,但也要循序渐进,尊重当地实际”。

从学科建设角度出发,他带着肿瘤中心制定了明晰的五年发展规划,原本停滞的肿瘤微创科步入春天,推动肿瘤多学科诊疗机制落地开花,科研和人才建设提上日程,巩固南疆肿瘤中心地位之际,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在后勤部门,他从建章立制和监管机制入手,实施班组制和责任状,推行业务能力培训,召开每周后勤例会,引导树立“从解决到预防”的工作理念。

目前在他手里的基建工程多达五六个,定点医院ICU在一个月内建设完毕,在三个月内完成新院区二期改造等,拿着图纸现场办公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也让他从门外汉成了内行人。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也是郑大勇主导的理念。病理科想大展身手,拓展新业务,冲着南疆病理中心发展,即使医院场地紧缺,郑大勇多番奔波,最终给他们找到了一块合适场地;核医学科想召开全国学术大会,郑大勇全力支持,积极帮忙出谋划策,关于科室设备耗材问题,也在他这里迎刃而解。

作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他是全院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场上的常客。每天几乎一到两次的会诊邀请,成了家常便饭。见缝插针“挤”时间,郑大勇每天奔波于各种工作角色和场合,乐此不疲。

郑大勇(左二)指导制定疫情期间核酸采集流程

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十年军装加身,是郑大勇身上显著特点之一。从北国跑到南粤,他在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完成了本硕博学业。那时候,到祖国西部建设成为根植他心中的执念。

2017年,郑大勇结束国外两年博士后学习归来。2019年底,得知单位有援疆名额,他毫不犹豫向组织递交了申请。来到喀什,千头万绪齐头并进,前所未有的快节奏,白发也慢慢爬上了郑大勇的两鬓。

郑大勇坦言,援疆三年,是一个双方互相激发、彼此成就的互动过程。通过援疆,在共同努力之下,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伴随实现的,是个人的自我蜕变。从临床医生走向管理岗位,郑大勇已经开始享受“跨界”的成就感,更欣喜看到这里慢慢产生的改变和进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医院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