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聚焦】砥砺初心,重走红军路!投资3.4亿的东江干部学院建成启用
2020-10-30 10:5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这是广东首批干部学院之一


东江干部学院高大宏伟

统筹策划/陈骁鹏 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陈骁鹏 通讯员 邬剑平 钟国栋

上世纪20年代,工农运动的火种迅速撒播,在南粤大地形成燎原之势。革命先辈在东江流域创建了东江革命根据地,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据统计,惠州全市累计454处红色遗址,其中惠东高潭就有40多处,这里曾是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和红色心脏,诞生了我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权,被称为“广东井冈山”“东江红都”。

人们没有忘记这片热土上的牺牲与奉献。巍巍群山之中,一座现代化的干部培训基地——东江干部学院拔地而起,这是广东首批干部学院之一,于9月14日揭牌正式启动运行。学院的开办辐射带动革命老区发展,反哺效应日益明显。

参训学员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

弥补广东省内无干部学院的短板

经过崎岖盘旋的山路,记者来到惠州高潭镇,走在面貌一新的马克思街、列宁街上,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随处可见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街上游客越来越多,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繁华景象,与早年落后的山区乡镇面貌不可同日而语。

在高潭众多红色旅游景点中,坐落在新联村的东江干部学院高大宏伟,颇为壮观。远远望去,“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高高树立,青砖红柱庄重肃穆。周围高山层峦叠翠,四季常青,环境舒适,游客不禁拿起相机拍照打卡。

据东江干部学院(筹)组长李卫华介绍,学院总投资3.4亿元,占地总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于9月14日揭牌正式启动运行。目前,教学用房和生活配套设施全面完成,可同时满足1000人培训和500人食宿,预留二期用地200亩用于后期发展。

东江干部学院可容纳上千人培训

一开始,东江干部学院以高潭党性教育基地的名义试训,备受追捧。截至去年底,已办班173期,培训1.2万多人次。上个月正式启动运行以来,更是一度成为了培训热门地。截至10月29日共办班28期,参训学员1454人(4689人天次),省内外有不少单位主动来函来电提出培训意愿。目前,广东省委党校、中山大学等培训机构已明确,要将东江干部学院作为共建教学基地。未来,学院有望与全国组工干部学院、深圳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办学。

值得一提的是,东江干部学院的开办,将有效弥补此前广东省内无干部学院的短板。

“惠州东江干部学院可满足省内就近开展相关培训需求。”李卫华说,未来将发挥学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承接大湾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各类培训项目,扩大培训受众和辐射面,提升省级培训平台承载力,更好地满足全省培训需求。

红色革命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教材

“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餐餐味道香……”10月26日,惠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党性教育培训班在东江干部学院开展培训。在这里,他们重走7公里的红军路,高唱着革命歌,歌声回响在山谷中。此外,还实地走访了百庆楼、百祥楼、湖山书舍、红军井、红军磨坊、中洞改编雕像等教学点,亲手制作红军饭、红军茶。在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马列街、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地,讲解员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的革命场景,大家无不动容。

高潭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这里曾是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和红色心脏,革命先辈们在这里浴血奋战。1922年,彭湃在高潭点燃了农民运动烈火,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23年成立了区、乡农会。1925年建立了中共高潭特别支部。1927年,高潭人民高举义旗,积极参加东江三次武装起义;同年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之一。高潭人民和红军一起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

高潭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长达20多年的艰苦斗争中,高潭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代价,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仅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高潭就有2800多人被害,当地涌现了黄星南、戴焕其、谢锡灵等一批革命英雄,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及众多的红色遗址。目前,仅高潭镇就已发现各类革命遗址45处,其中革命旧址29处、纪念设施7处、名人故居5处、战斗遗址4处,被称为“东江红都”和“广东井冈山”。

丰富的红色资源将转化为干部教育的鲜活教材。目前,学院通过建立师资库初步形成涵盖政治理论、党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等100多门系列专题课程,重点打造高潭革命斗争历史、东江革命根据地历史、东江纵队以及粤赣湘边纵队历史的经验教训4门精品课程。同时,开发形成贯穿“高潭—海陆惠紫—粤港澳大湾区”十多条各具特色的教学线路。立足于当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和革命文化资源,也是东江干部学院区别于其他学院,实现错位发展的利器。

“在家门口就受到了这么好的思政教育,不仅在课堂上听,在遗址看,还动手体验!”惠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党性教育培训班带班领导黄宜志说,接下来各医疗单位都会组织前来接受教育。

“在这里感受到了革命先驱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广东省红十字会党员干部党性锤炼培训班学员陶中权建议,如果邀请当地的老战士或典型人物的后人进行现场教学,现身说法,效果更好、更鲜活!

参训学员重走红军路

反哺革命老区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学院不仅成为干部教育的精神殿堂,也着力成为老区振兴发展的“发动机”。夜幕降临,在高潭圩镇,经过重新修葺后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华灯初上,珠三角游客越来越多,一派繁华景象……这样的景象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原先的革命老区因处于偏僻山区、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

近几年来,当地百姓感受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戴木贵没想到的是,家中老房子百庆楼竟然也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这是中洞村的标志性建筑——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看到游客越来越多,他回乡做起了小生意,卖起了父辈教会的“红军茶”——高潭擂茶,每月至少做上百大盆的“红军茶”,收入高了,生活充满干劲。对戴木贵而言,“红军茶”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多的是对父辈革命精神的一种传承。

李卫华介绍,随着学院办班数量和质量的持续提升,培训引入十分可观的人流、物流,辐射带动了学院周边景区(点)、农家乐、民宿等行业发展,“反哺”高潭老区效应日益明显。2017年以来,惠州边建设、边试训,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高潭镇地区生产总值达6.7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9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23%和47%,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学院规范化运营也加速了校园周边道路交通、通讯设备、街心公园、医疗服务等配套设施建成使用和升级优化。据介绍,近年,惠州已投入20多亿元用于改造道路交通、水电燃气、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干部学院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未来,高潭将全力打造“红色+”产业,谋划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商贸服务业及文化教育产业,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和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和老区振兴“同频共振”。

“东江红都”高潭曾是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和红色心脏

【学者建言】

跳出惠州,抱团发展,打造“3+2”红色旅游联盟

今年6月广东省委批准,分别在深圳、韶关、惠州三市设立“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和“东江干部学院”。

“东江干部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分析,在地理位置上,东江干部学院处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粤东西北区的融合地,也是一核一带一区的衔接地。惠州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富集。吴志才认为:“因此东江干部学院需要错位发展,发挥三大优势,打造立足湾区、面向广东、影响粤闽赣三省的红色高地,也是干部学院的特色基地。”

那么,惠东高潭应该如何用好东江干部学院这张名片,真正实现产业集聚,惠民利民?吴志才建议,“东江红都”高潭的定位应为红色旅游特色小镇。首先利用东江干部学院,深入研究“东江红都”的资源价值,做好红色文化的挖掘工作。其次,高潭除了是干部培训基地,还可打造红色研学基地的招牌,让红色文化走向群众,设置“红色+研学”的课程,做好渠道平台对接。还可注重发挥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有机融合,突出“红色+蓝色”、“红色+绿色”、“红色+古色”等不同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扶持和发展红色旅游。

惠州是全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吴志才建议,不另起炉灶、不单打独斗,要主动抱团联动发展。“惠州可以充分发挥东江红都的地位和IP,打造红色旅游高地。”吴志才说,要放宽眼界,跳出惠州,站在深莞惠城市群(3+2)的高度,打造3+2红色旅游联盟,“高潭正是处于核心区,打造红色旅游联盟再适合不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