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在广州市黄埔区的庙头村边,有一座传承了1400多年的祭海神庙,它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是历代皇帝祭海的重要场所,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它就是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位于珠江的出海口,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会派遣重要官员来此祭海,康熙、洪武御书碑刻,苏轼、韩愈在此留下千年诗篇,庙内存有历代碑刻47块,被后人称为“南方碑林”。
而千年来,中外海船出入广州,也都会来到庙内祭拜南海神,祈求平安。南海神庙因此见证了古代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
现如今,南海神庙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到十三日的“波罗诞”庙会也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不扬波”牌坊矗立在庙前,传承着南海神庙千年不断的祈愿与祝福。
“南海神”的传说
南海神名叫祝融,也有史书称其为祝赤。关于祝融究竟是谁,民间有许多传说。有的传说祝融是中国帝王,也是一个音乐家;有的传说祝融是黄帝时专司辨认方向的司徒,是楚人的始祖。也有的传说,祝融本是火神,而南方又属火,所以祝融又属南方之神。
南海神庙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的扶胥镇(今黄埔庙头),在珠江北岸,面临扶胥江(珠江的一段),东连狮子洋,下接虎门,背靠广州,是古代出入广州的海路交通重地,经此放洋出海,可以抵达南海各国。扶胥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被称为“去海不过百步,向来风涛万顷,岸临不测之渊”。古人认为这里是建海神庙十分理想之地。
隋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下诏建四海神庙祭四海,在广州南海建南海神祠,并在当地请了一位巫师主持神庙的洒扫和祭祀南海神,祠内还广植松柏树木等,南海神庙因此建立。
达奚司空与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此别称由来与一位外邦人达奚司空有关。
相传在唐朝时,古波罗国(古印度)有一位朝贡使叫达奚,到京朝贡后,来到广州南海神庙游览祭祀,并将从古波罗国带来的两颗波罗树种子种在庙中。因迷恋庙中精致,误了返程的海船,于是常年望海悲泣,把左手举在额前作望海状,最后立化在海边。后人因此塑像祀于庙内,俗称“番鬼望波罗”,神庙也因此称为“波罗庙”。
“波罗诞”庙会
波罗诞是也称南海神诞,会期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十三为正诞。波罗诞庙会是岭南地区十分隆重的民间盛会活动,仿古祭海仪式、五子朝王等传统祭祀活动在此期间举行。
届时,庙外搭起摊档长龙,摆满了波罗鸡、波罗粽等美食,庙内老百姓祈愿祝福,年轻男女在红豆树下挖拾相思豆,祈愿美好爱情,民间因此流传着“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的俗语。
波罗诞庙会内容丰富,蕴含了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2011年,“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羊城八景”首命地
现如今南海神庙西侧章丘岗上的浴日亭,是昔日观望海上日出的好地方,三面临水,烟波浩渺,景象异常壮观,被称“扶胥浴日”。
北宋绍圣初年(1094年),大文豪苏东坡慕名拜祭南海神。他登上浴日亭,惊叹海上日出的壮丽,感怀身世地写下了《南海浴日亭》一诗。此诗一出,浴日亭声名大噪,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宋元时期,首次评选羊城八景,“扶胥浴日”便被评为首景,延续百年。
“南方碑林”美称何来?
南海神庙中有不少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及广州历史的珍贵资料,历代帝王常派官员前来祭祀南海神,修葺海神庙,并立碑记事。南海神庙现存碑刻47块(唐碑1块、宋碑3块、元碑3块、明碑17块、清碑4块、复制碑10块、现代诗碑9块),唐韩愈碑、宋开宝碑、明洪武碑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因此,南海神庙又被誉为“南方碑林”。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海神庙的正门前,有一古石牌坊,牌坊是清代建筑,上刻“海不扬波”四个大字。牌坊正对“扶胥之口,黄木之湾”,是中外商舶进出广州的必经之地。“海不扬波”四字便代表着千年来,帝王大臣、商贾客旅、舵手船工走出这繁华古港之时,对平安吉祥最真切的祈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