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达人]走进广东广雅中学考古现场,学生有话说
2020-10-22 23:3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学生近距离了解了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加深了对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认知,增强了对乡土历史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也对考察探究的方法、考古研究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编者按]

近日,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的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工程项目考古获重要发现。广雅学子走进考古现场考察探究可谓是天时地利,因此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帮助下,广雅中学师生利用综合实践课,前后七次走进“家门口”的考古现场,把综合实践课堂搬进考古现场,在研究院工程师的引领下现场学习“活化历史”。

课堂上,学生们向工程师提出了勘探依据、如何判断墓室年代等的疑惑,也和考古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了从事考古工作需要选择什么专业、有什么具体的要求等问题。广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饶晨工程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在和考古一线工作者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近距离了解了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加深了对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认知,增强了对乡土历史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也对考察探究的方法、考古研究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此,学生们在结束考古研学后,也用文字纪录了自己的感受。

莲韬馆,原为广雅书院的主要建筑物之一,为山长(院长)居住及接待诸生、进行学术交流之所,也是广雅改革、创新精神的象征符号之一,于上世纪坍废。广雅莲韬馆复建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
广雅学生在考古队专家带领下,参观考古现场

【学生习作】1

探前朝文物,继时代新脉

陈怿希 广东广雅中学高一(17)班

广雅莲韬馆复建工地发现了上百座墓葬灰坑,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考古发掘期间,身为广雅学子,我有幸在广州考古队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学习。

带着好奇,我们走进考古工地。现场地上交织着一道道白线,将尚未发掘的区域和已经完全挖掘的灰坑墓室标示了出来。现场三个较大的墓室已被打开,墓室重见天日,结构较为完整。一条墓道的末端有一个较大房间,存放的是墓主人的棺木,左右两边房间则分别用于存放墓主人的随葬品,包括墓主人生前最喜爱的器具、牲口形状的陶器等。

讲解员向我们详细解释了墓室结构和各房间的用途,我们从她口中得知,这片区域内有上百座墓葬,是从战国到清代跨越千年的历史沉淀。据我曾经的了解,广州是在秦朝建城。此刻我们面对的竟有战国乃至更早时期的墓葬,这让我惊叹于时空的旷远与文明起源的灿烂。

我摒息凝神,感受着考古现场的静默与肃穆,陷入了思考。从一块块完好如初的砖块,到圆拱状的墓室门,再到出土的一件件文物,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工艺水平。紧密的墓葬分布,巧妙的墓室结构,顺着地势筑成的排水管道,让我们在参观时被深深震撼。我曾误踩了墓葬区,低头时才发现自己脚踏进了白线标志内,我既震惊又深感惭愧:我脚踩的每一抔土,可能都掩埋着不同朝代的先人遗骨。这里的每一座墓葬,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墓主人的生平与朝代的印记。

参观完考古现场,我和同学们转入一侧狭小的临时文物室。文物室只有几平方米,却整齐叠放了几箱文物,靠墙的架子上放满了做好标记的部分文物,有栩栩如生的牲口陶瓷器,也有随葬的陶豆等日用器皿,还有专门制作的冥器,如烧饭的灶、房屋、院落等。讲解员向我们介绍,由于西村区域水资源丰富,陶器制作用水方便,因此陶器工艺有较好的发展。小小的陶器是古人生活的缩影,墓主人生前的喜好也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古人视死如生,随葬品让我们见证古人对死后一如生前的向往,也为研究不同时期百姓的生活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最后,我们在考古队员的带领下了解了洛阳铲这一考古工具。洛阳铲的上端是一条横柄,下端是细窄的铲头。考古队员用力把铲往厚土上插,握住横柄向下旋转,又将铲头旋出,便取出一段泥土。洛阳铲取出的土块,是用于地层勘测的。参观考古的几位男生尝试使用了洛阳铲,从他们吃力的表情和谨慎的动作中,我能感受到考古工作的挑战性,既考验体力又考验技术。

参观考古现场是难得的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活动,我们得以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沉淀心神,聆听一砖一瓦的诉说,感受历史长河的魅力。于我而言,这是一次跨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机会。身处文化交融时代,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在吸收世界不同文化精髓的同时,不忘本来,方能开拓未来。

广雅书院创办人张之洞曾在《劝学篇》中阐发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近代教育家、广雅第23任校长梁漱溟则将广雅精神提炼为“务本求实”的四字校训。作为广雅学子,我们对国家历史有情感,对传统文化有情怀。鉴往知来,铭记历史文化之精华;融会贯通,做中国新时代的栋梁。让我们走向未来,迈向世界!

同学们在体验洛阳铲的使用

【学生习作】2

“家门口”的考古

李美欣 广东广雅中学高一(17)班

“我们是真的要去考古现场吗?就在我们学校?”我又一次问了这个问题。“我们学校要复建的莲韬馆出土了文物,你都问了多少遍啦,还是不相信。”任老师笑着回答道。半信半疑,我踏上了我的考古之路。

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家门口”的考古现场,尝试掀开考古的神秘面纱。刚到考古现场,我们就像刚出笼的小鸟,四处地打探着。刚下过雨的考古工地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我们的激动心情却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此次共发现了从先秦到清朝的文物遗存188处,包括墓葬125座、灰坑32个、水井7处、沟4条、池两个,出土了陶瓷器、青铜器、石器等各类文物。”听到考古研究院的姐姐说的这些话,我们连忙记下了笔记。在她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墓室,了解了墓室的构造。墓室的位置也有一番讲究,不同陪葬品都要放在不同的位置。

我们还有了一次当小小考古学者的体验,原本以为考古学者只是用个铲子挖掘文物,没太大技术难度。没想到这把铲子很有讲究,不同形状的铲子各有不同用途。研究院的姐姐给我们介绍了最常用的洛阳铲,洛阳铲又叫探铲,是用来分辨土质的。我们试用了一下洛阳铲,亲身体验了考古学家的日常工作状态。这是我初次接触考古,通过这次实践,我意识到考古是严谨的,也是严肃的。考古是为了发现一段历史,保护一段历史,和掠夺文物的盗墓行为判若云泥。

广雅学子有幸参与此次考古活动,这不仅是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经历,更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堂。平时出现在书本中的历史知识如此真切、具体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加深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使我们懂得了考古的重大意义。

广雅中学创校至今已有132年,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校园的传统建筑、楹联、碑林无不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广雅学子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也享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成果。通过此次考古观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数平凡的中华儿女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灿烂的文明,也凝聚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一次考古活动已经结束了,但传统文化的课程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索、去传承。广雅学子将秉承广雅务本求实的校训,脚踏实地,不负韶华,发扬中华文化,不负今朝。

学生近距离观看工作人员如何挖掘文物

【学生习作】3

铲一抔泥土

魏煜轩 广东广雅中学高一(17)班

广雅校园的莲韬馆旧址经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墓葬和文物。听闻此消息,我和同学们心生向往,在广州考古研究院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考古现场一探究竟。

在去往考古现场的路上,我已在想象着可能看到的画面:在离我们如此之近的地方,埋藏着无数经书画卷、金银瑰宝。进入挖掘场所我却发现,考古现场并不像一些小说中描绘那样璀璨辉煌。

前一天刚刚下过雨,一些地方一脚踏上去都是淤泥。不一会儿,我们的鞋上都粘满了尘土。我们深知这次考古发掘的分量,没有人介意这些尘土,紧跟着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慢慢走着,聆听着她的讲解。耳边还能听到校园体育场上传来的阵阵声浪,但在考古现场的这场“朝拜”,却格外安静、肃穆。

一条条白线指引着我们向一个主墓室走去。前一天的雨水早已被主墓室的排水系统排干,时不时能见到一些旧瓦和砖块残片。在一间巨大的墓室里,还能看见一些没挖掘完的随葬品。有一座年代离我们稍近的墓穴,墓门呈拱形,砖块保存完好。诸多墓室四通八达,结构精巧完整,连讲解员都不禁发出阵阵感叹。而一个墓室内还有不同的房间,既有棺室,也有收藏室。这些房间就这样被掩埋,一直原样“凝固”在那里,如今被我们发现,重见天日,又在日光下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墓穴的随葬品被挖掘后,大多已存放在旁边的一个文物室。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年代比较久远的陶器。陶器种类十分丰富,造型有古朴的房舍,也有动物等,还有碗碟。这些陶器形制比较简朴,却完好得让人难以置信。墓主也许并不是达官显贵,但无论他生前荣贵与否,离开人世时肯定都对世间万般留恋,因此他带着自己心爱的马匹、房屋一起走,希望能重回这世间——这些器皿就述说着他对生的眷恋。只是谁能想到,这墓室内的点滴,一度伴随着墓主人被时光封存,此刻却又沐浴着阳光重见光明。

不管是在考古现场还是文物室,我们都感受到了文化的厚重感。文化无处不在,它潜藏在不同器皿和载体里。这一件件古物作为载体,的确能让人“穿越”千年回到那些曾经繁华的年代。

观摩活动快结束时,我们接过了考古工作人员手中的洛阳铲。当洛阳铲铲入泥土中时,我们铲起了时光的痕迹,铲起了文化的积淀。

饶晨工程师为同学们介绍项目和考古的基本知识

【教师点评

写作教学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广雅考古的重大发现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灵感,而深入细致的观察则是文章内容的保障。带着好奇和强烈的兴趣,大家亲临考古现场,仔细观察、用心感受,通过文字记录着他们的所思所想。

陈怿希同学对考古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她的现场观摩格外细致,记录内容丰富详实;李美欣同学参加此次考古活动,经历了从难以置信到深深折服的心理过程,通过观摩她真切地意识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正是由无数平凡的中华儿女辛勤劳动创造的;魏煜轩同学参观完考古现场后,感受到了古代陵墓修建技艺的高超,也体会到了古人对于人世的眷恋。李美欣、魏煜轩两位同学参观前对于考古现场的想象来自于盗墓小说,但通过实地考擦,他们感受到考古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广雅中学丰厚的历史底蕴为学生们提供了独特的育人环境。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一课,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认识上的转变,欣喜地看到他们对于广雅校园文化、广州历史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

(广东广雅中学教师 侯人渝)

同学们对出土文物“先睹为快”

【现场留言】

参观临时的文物藏室,学习洛阳铲的使用方法,学会判断墓葬的年代……考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延续。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广雅办学向来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唯有对自己的文化有情怀,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方能为国家栋梁。(广东广雅中学高一国际课程班 陈怿希)

这次考古体验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离古墓和文物这么近。从挖掘出来的文物可以一窥几千年前人们“视死如视生”的理念和下葬的形式。站在现在回望过去,是件很神奇的事。它无声地证明了原来历史书上的一切都曾真正发生过,它们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值得永久地探索。(广东广雅中学高一9班 吴俊毅)

刚下过雨后的工地蒸腾着水汽,地面上聚积着水洼,有些文物本埋在土中,因雨水的冲击也显露出来。今天收获很多,如了解到古代墓室的构造、考古的原理和技巧等,我们还有幸看到了不用时期的文物,有水壶等日用品,也有栩栩如生的各种陶器。

我还帮助老师组织、整队、测体温等,这也是对我领导能力的一次锻炼,总之收获颇丰。(广东广雅中学高一10班 潘思澄)

这是我初次接触实地考古,它与我的设想有些出入,光天化日之下少了阴郁的气氛,文物出土地是极为普通的棕色土地,四周建有铁皮房。乍一看,完全没有一点考古的氛围,但正是这一片土地,蕴含了大量文化遗址。

青砖黑瓦,苔痕斑斑,一丝一缕无宛如流动着的历史长河。站在古墓群边上,感觉自己是如此渺小。过往种种似乎从墓室中涌出,走马灯似的掠过我们身边,也许这种历史的隆重感便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吧。

老师告诉我们,通过对广州这些墓葬群的研究发现,广州这个如今繁荣的大城市,也曾是古代人们理想的生活地和墓葬地,一古一今,不禁让我感慨,如有机会,希望还能再去其他遗址参观。(广东广雅中学高一12班 姚欣彤)

不少同学们在现场写下感言,还顺手画出了“洛阳铲”

图片|广东广雅中学提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