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男神”王津:优秀网文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2020-10-10 18:3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让文物修复“锦上添花”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阅文集团网文作家柳下挥的文物冒险题材网络小说《猎赝》已经正式完结。近日,柳下挥拜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男神”王津,就文物修复和传统文化推广的话题进行面对面交流。

王津(左)与柳下挥(右)

谈到为何选择文物修复作为切入点时,柳下挥坦言很大程度受到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影响。作为这部纪录片的粉丝,柳下挥从它在年轻群体中的火爆得到启发:“并非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而是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述和展示。我本身又特别喜欢传统文化,所以就萌生了写一部关于文物修复的小说《猎赝》。”王津则谈到了文娱内容对文物修复和传统文化推广工作的促进作用,“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播出之前,文物修复很少人专注,招工都很困难。纪录片播出后,社会反响特别好,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觉得修文物的工作很酷。”

小说封面

王津认为,“网络文学的题材比较宽松,很多年轻人喜欢看。《猎赝》这样优秀的小说,对文物修复和传统文化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猎赝》的主角江来是一位20来岁的文物修复大师,凭借祖传的“锦上添花”修复手法和天赋异禀的才能,能够胜任最高难度的文物修复工作。“锦上添花”技法本是柳下挥出于小说效果而虚构的名称,没想到得到了王津老师的肯定,认为它不仅是一句祝福,也精准地阐述了文物修复工作的意义。

王津说,不管“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都是基于不同的文物类型、不同的修复目的做出的选择。柳下挥描写的“锦上添花”技法,表达的是对文物修复的一种高追求,尊重文物原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又让文物经过精妙的修复重新焕发魅力,所以“锦上添花”这个命名是恰如其分的。(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主办方提供
责编 | 胡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