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工青年走进广船国际,听国宝级焊工讲述大师炼成记
2020-09-30 14:2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相信技能会改变命运。”这是陈庆城多次对技工学子说的话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从1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船体焊接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再到“国宝级”焊工。陈庆城用实际行动证明,小小的电焊工有大大的造船梦,一把焊枪也能成就大国工匠。

陈庆城

9月29日,广东省人社厅组织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和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的师生代表组成技能青年团,来到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与国宝级焊接大师陈庆城面对面交流。陈庆城分享了他从基层技工一步步做到焊接特级技师的成长经历,勉励技工们要相信技能会改变命运,小小的技工也能实现大大的梦想。

“相信技能会改变命运”

“相信技能会改变命运。”这是陈庆城多次对技工学子说的话。在参观大师工作室时,陈庆城以自己为例,对学子们讲述了学艺的故事。

1993年6月,陈庆城马上就要中学毕业了。他认为做一名技术工人,靠技术吃饭,靠劳动致富,比干什么都实在。于是,陈庆城便毅然决然地在他人生的第一份志愿书上写上了“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船舶焊接专业”。1996年,陈庆城技校毕业进入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从此与焊接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看陈庆城现在把工作做得如鱼得水,最初的奋斗史也饱含辛酸泪。比如,一开始学电焊的时候,和所有初学者一样,面临着身体不适和意外事故的问题。

焊接时,若紫外线或电弧光照射到皮肤,皮肤会发红,严重的甚至会脱皮;仰焊时,电焊火花可能会烫伤手臂,还可能意外地顺着领口掉进衣服里,进而烫伤肚皮;此外,眼痛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陈庆城现场演示焊接技术

“大师,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怎么样才能在二十余年中保持热情?”技工学子们听到陈庆城的故事,无不动容。陈庆城表示也想过退缩。但出身农村的陈庆城家庭条件困难,他琢磨着,有一项技能傍身总是好的。坚信“技能改变命运”,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终于成为令人尊敬的行业佼佼者。这一坚持,就是20余年。

从普工成长为“国宝级”焊工

经过日复一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陈庆城在技术上进步非常快,不仅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埋弧自动焊、电渣焊、垂直气垫焊等技术,而且在垂直气垫焊等高效自动焊等高新技术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成为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该项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2012年,陈庆城更是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广州“国宝级”焊工。虽然陈庆城已经成为技术带头人,还在2013年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但他告诫学生们:一定不要放松学习、充电,要保持对先进技能和设备的关注,要大胆创新。

陈庆城说:“我自己天天与钢板、高温打交道,深知道电焊工的辛苦,所以我一直希望让焊工们能‘轻松点’。”为了提高效率,陈庆城不断推动工艺技术革新,逐步改变电焊工的现状,减轻电焊工的劳动强度。

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大家焊接的垂直气垫焊质量很快就提高了好几个档次,焊缝成形更加美观,X光拍片结果也几乎100%达到要求,效率比过去翻了几倍。紧接着他又先后摸索出了一套提高船体大合拢焊缝缝二氧化碳焊X光拍片合格率的绝活。并率先提出将垂直气电焊技术应用于壁墩和BG段内壳板及双层底部内的壁板结构立对接区域焊接,大大地降低了焊工和打磨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为公司每年节约焊材成本和劳务费数百万元。

“万吨大船离不开基层工匠”

在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的船坞里,陈庆城看着正在建造的船舶对技工学子们说道:“万吨大船离不开基层工匠的双手,平凡个人也能为海洋强国梦做出贡献。将个人命运和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从中获得光荣感和使命感是无法比拟的。”

陈庆城指导学生焊接

陈庆城在得知前来参观的学子们中有不少是学习焊工专业的,于是开始了现场教学,传授操作技巧,将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

来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张泉清,在刚刚结束的省技能大赛上,获得国家精选项目焊接项目的第一名。得知陈庆城要现场教学,兴奋得不得了。“我以前只在宣传片中见过他,没想到现在还能得到他的亲自指点。”

陈庆城与学生们交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事实上,陈庆城特别关心年轻技术工人的成长,并积极为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陈庆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企业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在2012年参加广东省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巡回,引起了技工院校、企业青年的热烈反响;2013年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拍摄的《技能中国》宣教片18位技能大师之一。

陈庆城表示,行行出状元。只要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懈钻研不断创新,即使是最平凡的岗位也能“出圈”。他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学好技能,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素质发展贡献力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