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工•匠心传承】刘明德:为飞机施诊的“蓝天卫士”
2020-09-23 20:5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入行36年,亲历民航附件维修跨越欧美技术壁垒

“为飞机辩证施诊、为旅客保驾护航”,在飞机翱翔蓝天的背后,有一批默默奉献的维修技术人员,刘明德就是为飞机施诊的“蓝天卫士”之一。

从附件维修机械员到如今的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附件业务中心总监、工程师,刘明德扎根中国民用航空器附件维修超三十载,见证和参与了中国附件维修行业从近乎一片空白走向自主创新之路。

从零开始
与飞机维修行业共同成长 

1985年,20岁的刘明德进入广州航修厂工作,自此投身民用航空器附件维修事业近36年。附件维修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基础,涉及电子电气、液压、气动、机械等众多领域。飞机的各项零件设备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可以说,附件维修做的都是精细活,需要经由一系列最精细的维修和最严格的诊断保障飞机在蓝天安全驰骋。

彼时,民航飞机仍是距离老百姓生活遥远的交通工具,飞机维修行业更是处于荒芜年代,航空机队规模小、飞机维修需求量小,维修能力也远不及国外先进维修企业。“刚入行的时候,我们的技术检测手段一片空白,只能把飞机一次次返回国外修理。”刘明德表示。

1989年10月,民航广州管理局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国际航空服务公司、香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尽管有了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当时国内的附件维修仍停留在简单水平,飞机零部件还得运到国外进行成本高、周期长的设备维修。

“当时附件维修没有什么参考标准,只能适应机型变化不断摸索,不断给自己施压取得突破。”在附件维修技术拓荒时代,刘明德和同事们只能反反复复将维修完毕的零部件装上飞机测试,有问题再拆下。

突破封锁
自主研发走上创新之路

近年来,国内附件维修行业获得的技术支持越来越少,面对欧美厂家的技术垄断,刘明德意识到唯有自主研发才能突破封锁。2016年,“GAMECO刘明德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2017年“刘明德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南航集团。作为团队领头人,迄今为止,刘明德带领的工作室研发项目共获批国家专利超110项。

比如团队自主研发的专利设备“DU自动测试组件模块”应用在电子附件的故障监测上,克服了DU(驾驶员与飞机的重要交互显示界面,用于观测飞行速度、姿态、风切变等重要飞行数据)的“闪屏”检测难题,解放了人力,不再需要维修员通过肉眼长时间观察“闪屏”故障问题。

今年初,刘明德团队又研发了“一键通关——自动合同模块”系统,在疫情期间进行远程处理合同。借由该系统可自动抓取信息实现自动匹配处理,年自动处理合同超10万份,原来需要几十个人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一两人便可完成。

从一年维修几千个零部件到上万个零部件,刘明德带领团队实现了量变飞跃。刘明德团队的探索奠定了国内附件维修行业的基础,也逐步发展为了几乎涵盖所有系统,拥有较为全面的产品维修能力的行业先锋。

有了刘明德等人的“妙手”,南航的飞机不必去国外维修,飞机附件也打上了“中国维修”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刘明德团队正在建立附件维修智能厂房,致力于新厂房搬迁规划与工业4.0科技创新项目相结合。

据了解,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将在广州市花都区建设全新的附件修理中心,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成后,该中心将是最先进的飞机附件维修车间。

“我们创新的过程有喜悦也有泪水,支撑我们的就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优化来寻求突破国外封锁。”刘明德表示。

匠心传承
打造维修经验传帮带薪火扬

在临近退休的阶段,不同于初入这个行业时的强烈好奇心,刘明德对附件维修的意义又有了不同的体会。

“附件维修永远没有最好,只有一个时间上相对的优质。我们作为维修人员要跟上技术的迭代不断消化新技术,保障飞行安全和旅客体验。”刘明德言语间始终流露着对附件维修工艺质量的执着。

刘明德还将这种工匠精神的理念贯彻到团队的搭建上。团队技术人员必须按技术手册操作,严格执行每一个维修步骤、每一道维修工具。为了维护团队的可持续性,刘明德还要求团队每周参与各类内部培训班掌握新技能,主动带领团队做好每一步转型成长。

“我们团队有师徒‘传帮带’模式的传统,原来老一辈积累下的经验沉淀巩固下来,同时持续培养新的团队带领他们找准发展方向,让他们跟上行业的发展。”刘明德表示,工作室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

【对话】
“广东技工”引导技能人才扎根技能行业

羊城晚报·羊城派:近年来力推“广东技工”工程对于技能行业有何意义?

刘明德:“广东技工”工程这类激励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技能行业。现在有些年轻人可能不愿意从事技能行业,但往往是这些最基础的技能工作才是我们国家未来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国家品牌的重要基础。

现在通过政府的一些政策去为技能人才搭建平台,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让技能人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这对于留住愿意长期从事技能行业的人扎根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爱群 孙璇
执行统筹:郭启钊 林洁
文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实习生 付迎红
图片/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