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然玉
中秋将至,各种大闸蟹礼品卡已开始热销。记者注意到,与蟹农的“私人订制”相比,在市场上占据主流的蟹卡,基本上来自食品公司或销售公司的批量生产,其中又以电商平台的销售为主渠道。据业内人士透露,蟹卡超发、空转现象非常普遍,导致消费者兑换困难。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受螃蟹和“纸螃蟹”的案例不在少数。(9月23日中新社)
双节将近,蟹卡照例又热销一时。作为现货螃蟹的替代物,蟹卡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市场“痛点”,但也必须看到的是,其与生俱来的风险,正在不断累积和发酵。此处所谓“风险”,一则在于勾兑公关、送礼腐败的风险;再者则是食品证券化、期货化的衍生风险。从本质上说,这两种风险是彼此关联、彼此催化的。作为节日礼品的蟹卡,和作为期货合约的蟹卡,一体两面。人情社会的传统,金融市场的创新,在蟹卡上达成了某种诡异的合流创新。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蟹卡的超发、空转现象,就引发了舆论的关注。但,这些只是表象,其深层次的逻辑,归纳而言实则就是把商品的金融化。举例来说,厂商印100元的蟹卡,然后以70元一张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以85元价格卖给消费者甲,消费者甲将其作为赠品送给消费者乙,而乙又以45元的价格卖给黄牛,最后厂商再以55元一张的价格向黄牛收购……自此,蟹卡在金融市场内完成了一次闭环循环,整个过程中螃蟹的影子都没看到。
螃蟹提货券,成为期货产品,甚至实现了类证券化的交易。这直接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民间自发的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以特定商品作为标的,形成合约或仓单(月饼券、蟹卡),并将此类合约投入市场流转,这套玩法轻车熟路、越玩越溜。此外,从中也应该看到,蟹卡消费人群庞大且稳定,供需两旺,流动性极好,市面上挂单者和吃单者都很多。联想到“几千元的蟹卡‘都是办事用的’”的现实情况,就不难推断出,“送蟹卡走关系打点请托”之普遍。
蟹卡购买者众,随后流向和集中于少数人之手。这群收礼者,恰恰构成了挂单出货的主力和蟹卡二次流通的基础,一场类证券化交易就此启动。值得警惕的是,这一市场本身,及其所主导的期货化蟹卡的交易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给送礼者、收礼者提供了掩护与躲避监管的可能性。这提示职能部门,若要清风正气廉洁过节,就有必要盯住蟹卡“金融市场”的异动,顺藤摸瓜必有所获。
蟹卡期货化、证券化、金融化,但凡没有爆雷违约,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值得警惕的,还是其背后所牵出的,有关节日礼品赠受的腐败线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