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对“慢就业”应宽容以待
2020-09-21 10:01 羊城晚报•羊城派
社会各界在对“慢就业”施以宽容态度,接受就业多元化、小众化的现象之际,也要对“懒就业”“不就业”等现象加以防范

文/江德斌

我国越来越多90后,尤其是95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边是数量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一边是受疫情影响调整招聘计划的用人单位,压力之下,2020年应届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

有调查显示,8%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虽然,这只是很小众的一种选择,但近年来舆论场上的热议,说明它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9月20日光明日报)

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进行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

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慢就业”方式,在以前往往不被社会接受,被冠以“不务正业”“颓废”等贬义词,如今社会则更为宽容,不再将“毕业就工作”当成唯一模式,更为尊重毕业生的自主性,视“慢就业”为多元化就业模式下的一种小众化选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就业模式逐渐趋于多元化,很多新行业、新职业不断涌现,劳动者的择业空间、自由度越来越大。而且,由于各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导致行业、企业的兴衰周期缩短,一些看似风光的领域,往往数年时间就凋零了,令从业者的职业前景陷入不确定性,跳槽、失业、再就业成为常态化现象。

因此,在工作难以“从一而终”“铁饭碗”变成“瓷饭碗”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往“毕业就工作”模式的短板随之凸显,很多人逐渐认识到,找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应考虑清楚发展前景,避免短视带来的风险。而且,现在毕业生愈发重视职场规划,认识到职场也是一种“长跑”,抢跑、快跑未必就能成功,还要拼耐力、能力、时机,有时候选好“跑道”更重要。

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选择“慢就业”,在毕业后参加实习、做志愿者或游学等,在接触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作进一步的思考,体现了群体对选择自我发展方向越来越强的责任感和更加审慎的态度,这也是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

何况,相对家庭压力沉重的中年人来讲,年轻人的试错成本较低,在职场早期多考虑下择业范围,多尝试一些工作种类,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职业,更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慢就业”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有差异。主动采取“慢就业”的毕业生,一般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按照个人计划逐步落实,虽然前期慢一些,但在正式进入职场后,往往能够快速适应和发展;被动“慢就业”的,主要是迫于就业市场不好、专业不匹配等,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容易演变成“懒就业”“不就业”的后果。

因此,社会各界在对“慢就业”施以宽容态度,接受就业多元化、小众化的现象之际,也要对“懒就业”“不就业”等现象加以防范。可以采取家校联动、职业规划设计、心理辅导、校企合作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拓展就业空间,鼓励毕业生多尝试、多选择,逐渐在社会上通过历练,找寻到适合自己的职场道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