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傍身,走到哪都不怕!“急诊夜鹰”医生手把手教您如何做急救
2020-09-10 13:5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在突发事件到来的关键时刻,能够做到“自救”、“会救”、“敢救”,增强对突发事故应对处理能力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黄月星

“有人晕倒了,要怎么急救?”“体外除颤仪该如何使用?”……普通人遇到紧急情况,大多数人是束手无策,不敢救,不会救。

9月10日,在世界急救日(9月12日)前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科普基地揭牌,同时还成立了医院急救科普志愿服务队。专家表示,这支专业的队伍能够教您最科学的急救方法。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科普基地揭牌

专业培训,建立常态长效的培训体系

近年来,在地铁、公园等公共场合,突发疾病的案例不在少数,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幸运地偶遇到医务人员。很多人面对突发疾病者出于恐慌或害怕担责而手足无措,或采取错误的急救方法,不仅延误最佳救援时间,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可以说,目前国内大众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匮乏,普遍存在不敢救、不会救的现象,学习急救的渠道也非常有限。但公众关注急救,学习急救的热情正日益增加,如何提高大众的急救素养?作为医院的医务人员能为此做哪些事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光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广州市公众急救教育与传播科普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并获得美国心脏协会授权建立了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

因此,医院便成立了以急诊、心血管、危重症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急救导师团队,2020年上半年完成了23期基础生命支持课程,240多位住院医师获得课程证书,我们挑选了20位优秀学员与我们的导师团队一起筹建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科普志愿服务队。

组建这支队伍的初衷是想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急救能力的医学专业志愿者团队,面向大众开展急救科普知识、急救技能培训,以便在突发事件到来的关键时刻,能够做到“自救”、“会救”、“敢救”,增强对突发事故应对处理能力。

“急诊夜鹰”王西富医生

“专业人士、专业培训是我们最大的亮点!黄金抢救的3-5分钟,专业的医务人员除非是巧遇,否则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赶到现场急救,因此现场的目击者是否掌握急救技能,往往成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模拟医学中心负责人、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王西富说道。

他同时是此次急救科普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在急救科普方面还有另一个“大咖”身份——“急诊夜鹰”,拥有丰富的线上、线下急救科普经验。

在模拟中心通过AR眼镜体验如何给患者做急救

面向大众进行培训,接受团体预约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模拟医学中心这个平台,普通市民可以“走进来”,进入医院进行急救科普学习,由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员也可以“走出去”,面向大众开展急救科普培训。

在模拟医学中心学习如何使用除颤仪

据记者了解,该院的急救科普志愿服务队将会围绕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公众急救教育与传播科普基地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三大平台,借助模拟中心优质的教学资源,开发适合大众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次的急救科普教育精品课程,持续面向市民开展有趣、有用、靠谱的急救科普知识宣讲和急救技能培训。

比如对普通市民,将开展心肺复苏及溺水、中暑、中风等急救知识培训;而对企业员工或对一些特定行业,会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培训内容,将开展固定搬运及电击、创伤等急救知识培训;对中小学生,将通过现场模拟、趣味互动等方式传播急救知识。

如何进行预约培训?关注微信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模拟医学中心”,便可在上面进行咨询和预约。(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