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燕华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广州、佛山两市携手推进同城化11年来,在交通互联、环境共治、民生共享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催生了全国唯一的“双万亿”同城化城市组合。
近日,广州、佛山两市携手编制《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提出在广佛197公里长的边界两侧,选取629平方公里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合力建设包括“1个先导区和4个片区”的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推动两市在各个领域实现全面互联和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广佛全域同城化。
9月2日晚,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众号发布《一图读懂-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详细解读了总体规划的亮点与重点。
规划总面积约629平方公里 打造湾区创新发展增长极
广佛同城化在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两市同处珠三角核心区域,地域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产业互补,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仅20公里,接壤地段长达197公里,分别是广东省经济总量第二和第三的城市,GDP总和占全省近四成。
《总体规划》指出,规划编制主要是基于区域协同、极点带动、高质量发展、全域同城化的四个背景,探索从项目协调机制走向都市圈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广佛极点,探索存量地区的对高质量发展路径,以跨界共建平台先行试验更高层次同城化。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广佛两地坚持协商协调发展,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跨市工作对接例会、市级部门联合工作小组等同城化协作机制,联合编制14项规划、签订38项重大合作协议,落实186个重点合作项目,在湾区乃至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根据方案,广佛沿197公里边界线携手共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范围涉及两市九区一个管委会(广州市番禺区、荔湾区、白云区、花都区、南沙区;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禅城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管委会),总面积约629平方公里,其中广州275平方公里,佛山354平方公里。
规划将面向区域协同治理和建设实施的需求,突出高质量和融合两个关键词,形成涵盖“目标—策略—分区指引—近期行动—机制政策创新”的系统规划。并提出三大定位:全国都市圈治理与协同发展新典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开放新高地、广佛高品质岭南理想人居新标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总体规划》提出了三个阶段目标,分别是:
——2022年,试验区初步创建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框架,成为湾区政策创新高地。先导区启动2-3个区域共建标志性项目,初步建成集中展示广佛极点功能的启动区;
——2025年,试验区初步实现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领广佛同城融合、贯通大湾区东西两翼的大湾区中轴地位基本成形;
——2035年,实现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验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增长极和标志性战略大平台。
构筑广佛科技创新走廊 融入湾区国际科技创新网络
《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为“一核、一带、一廊”。
“一核”是指打造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新极核。以先导区为核心,形成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新极核,与原两市中心区共同构成广佛全球超级都会新都心。
“一带”是建设通山达湾的广佛南北生态文化带。依托珠江水网,通过碧道、绿道等串联整合各类生态文化资源,共建以流域生态为基底,无边界、永续发展的南北生态文化带,打造广佛超级都会公园。
“一廊”是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的广佛科技创新走廊。链接广佛两地创新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产业链条,整合和布局两市创新空间,构筑广佛科技创新走廊,融入湾区国际科技创新网络。
广佛同城以来,两市建成衔接道路27条,国铁、城际、城市轨道5条,其中广佛线是全国首条共同建设、统一运营的城市轨道,实现30分钟交通圈,两市日均163万人次的交通出行,打通同城融合的“主动脉”。
在要素融合上,《总体方案》也明确指出将推动生态、交通、产业、城乡、文化、社会六大要素融合。在交通融合上,通过枢纽赋能,围绕枢纽实现广佛交通一张网。促进南站枢纽赋能,站城一体,由单一的交通流集散枢纽转向人才流、信息流、资本流、创新流的综合集成枢纽城区。
提升公共交通系统一体化水平,打造“中心直达、枢纽共享、边界融合、网络一体”的广佛轨道网络,规划29条两市衔接轨道。构建多层次道路衔接网,规划60条两市衔接道路,构建形成过境、通勤、生活休闲等出行功能分明的衔接路网体系。
试验区将充分利用广州南站枢纽每年带来近2亿人次的客流资源,发挥广州南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腹地“双向门户”的作用,推动南站周边形成“站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近期重点推进南站商务区、世贸小镇、博智林机器人谷、三山科创中心等项目建设,发挥区域经济发展引擎作用,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动力。
在产业方面,广佛两市大力推动汽车、医药、机械制造等多领域的对接交流,产业协作项目达31个,互相投资企业数达4291家,企业“总部-分支”联系数量约2500余家。充分利用融合试验区的产业发展条件,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领域,共育30个产业平台,放大“1+1>2”的倍增效应,推动两地打造数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28号线、佛山4号线列入近期日程 探索建立财税分成机制
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包括“1个先导区和4个片区”,由于“1+4”五个试验区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同城化阶段具有差异,规划根据各个片区发展条件制定差异化的分区指引。
“花都—三水”试验区,总面积约134平凡公里,具有汽车制造的优势基础,生态自然资源、岭南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规划共建生态共享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发展示范区。
“白云—南海”试验区,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规划共建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区。
“荔湾—南海”试验区,总面积约88平方公里,历来是广佛民间交往频繁的门户地区,规划共建有机更新的广佛黄金商贸区。
“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总面积约259平方公里,发挥广州南站连接港澳、辐射内地的双向开放优势,规划共建广佛科技城、文化新纽带和双向开放的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新极核。
“南沙—顺德”试验区,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规划共建面向湾区的自贸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验区。
《总体规划》提出,为推进广佛同城化进展,近期主要开展集中建设试验区启动区和推进分类示范项目建设两项行动。
近期集中建设试验区启动区是指在“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先行建设番禺—南海—顺德启动区和荔湾—南海—番禺启动区,推动重点项目合力共建、生态共治共担、产业协同发展,集中显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成效。其中荔湾—南海—番禺启动区位于荔湾海龙、东沙片区和南海三山北片区、番禺洛浦西片区,面积约20.7平方公里。番禺—南海—顺德启动区,位于先导区南站西侧及林岳片区,面积约15.7平方公里。
近期推进分类示范项目建设包括以碧道为核心的生态链接工程,轨道和干线道路为核心的交通链接工程,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链接工程,增存联动的土地整备项目,彰显岭南特色的风貌建设项目。
根据方案,近期将建设陈村水道、佛山水道等19段碧道和海龙花卉博览园等生态项目,共建广州28号线、佛山4号线等14条跨市轨道和增佛高速等29条道路,推进广佛荟、粤文化项目等产业平台建设,选取南站西侧韦大片区、林岳—陈村片区等15片广佛交界共建区域,加快推荐土地整备和系统更新改造。方案还提出,五个试验区各打造1—2处岭南风貌特色场所。
随着“广佛候鸟”群体的不断壮大,公共服务的一体化需求也随之快速提升,目前两市跨城通办的政务服务事项已达1426项,今后将在试验区内先行先试,进一步扩展跨城通办的服务事项清单,包括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跨市“一照多址、一证多址”企业注册模式,建设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营商环境,完善社保、医疗、养老等跨区域服务机制等。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科技创新方面,试验区将建立开放型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重点引入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探索设立广佛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支撑两地联合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前沿性、引领性核心技术。携手推动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入驻试验区,与大型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创新平台,未来将建成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在创新政策诉求方面,《总体规划》特别提出探索建立利益共享的财税分成机制,这也将为全国都市圈治理与协同发展探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