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特派贵州记者 陶奕燃
图/羊城晚报特派贵州记者 陶奕燃
“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刺藜树,哪朵向阳哪朵红。”这是民歌《好花红》中的一句。作为布依族传唱度最高的民歌之一,《好花红》曲调悠扬,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而在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有个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村中温室大棚里绽放的朵朵兰花,正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幸福花”。
唱响脱贫致富“好花红”
在好花红村的温室大棚里,黄色的兰花点缀在绿叶之中,十分喜人。
这片花海是广州对口帮扶好花红镇的花卉产业现代温室大棚建设项目。2018年,广州共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200万元,建成温室大棚7栋,面积37248平方米。
其中,一期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大棚1栋,面积7680平方米;二期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设大棚6栋,配套电力和供水设施1套,面积29568平方米。
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渠道,广东引进的花卉种植龙头企业广东仙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惠水注册成立贵州博越花卉有限公司,负责利用该项目建设大棚发展兰花种植。
惠水县好花红镇党委副书记高刚介绍,项目合作方式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通过资产租金收益分红、土地流转收入、提供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公司提供种苗给农户代管种植等四种方式,实现利益联结,提高贫困户和农民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该项目产生的收益涵盖5个深度贫困村和1个非深度贫困村,可使1051户413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受益。
2019年兰花市值近2500万
就近用工450人
村民王科刚就是受益者之一,这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已实现了脱贫致富。
43岁的王科刚曾经在广州从事印刷行业,2018年,因担忧生病的父母,王科刚选择回到家乡工作,成为了在广州对口帮扶好花红镇花卉产业项目兰花大棚里工作的一员。
刚刚接触兰花培育的王科刚一头雾水,完全没有相关经验。好在公司请来了来自广东韶关翁源的专家,对员工进行现场培训,经过了一周的培训,王科刚逐渐上手。
“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在微信群里问,广东的专家会给我们解答。”王科刚说。
如今,王科刚已成长为兰花大棚里管理及销售方面的负责人,有时也做技术指导,薪资每月五、六千元,与之前在外打工时的收入不相上下。
王科刚感叹:“现在这份工作感觉特别好,在家可以照顾家人,每周休息两天。”
据统计,2019年,该项目兰花产量已达50万盆,市值近2500万元,解决就近用工4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人,创造劳务工资80万元。
广州贴心 惠水放心
近年来,广州南沙区在资金支持、产业合作、人才支持、劳务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随着广州南沙区和惠水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深入推进,扶贫成效显著提高。
从广州来挂职的扶贫干部,惠水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德成介绍,惠水全县共有201个村,其中39个深度贫困村。
为助力深度贫困村脱贫摘帽,广州南沙区多家机关单位、国有(私营)企业对惠水县39个深度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形成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得益彰的大扶贫格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难以开展大规模招聘,广州南沙区积极与惠水县开展劳务供需对接,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两地人社部门密切配合,目前共开展了7场网络招聘。
王德成介绍:“工资一般三、四千一个月,再加上对南沙务工贫困户的1420元补贴,基本到手薪资五千元左右。”
同时,两地人社部门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探索一条南沙政府部门、社会单位共同提供“无年龄要求、无技能要求”的保洁、保安、保姆“三保”后勤服务爱心公益岗位,帮助惠水大龄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新路子。
王德成说:“南沙大开发,不但需要高端人才,更需要基层人员,‘三保’人员将是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人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