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微信报喜,牵出十年前患者与“岭南一把刀”的温暖往事
2020-08-28 15:2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患上“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男孩如今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一家人难忘为他们带来希望的吴印爱医生及其肛肠外科团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梁修飞

“吴主任您好,我家小杭(化名)经过您的治疗后,现在非常健康,今年考上大学了,我们想邀请你们几位医生来庆祝一下。”8月25日的中午,刚下完手术的吴印爱主任收到这样一条微信消息。

他的记忆一下回到2010年,这是他当年救治的一位做过“巨结肠切除术”、其后患有“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母亲发来的消息。

2010年8月24日,一对夫妇抱着11岁大的孩子从江西来到南部战区总医院白云院区(原广州总医院157分院),他们打听到这里有一位擅长做肛肠手术的专家吴印爱,于是慕名而来。

原来,患者小杭(化名)患上了“高位复杂性肛瘘”,2002年小杭做了“巨结肠切除术”,但术后恢复差,后期又辗转其它医院做了“巨结肠根治术”,后因术后并发肛瘘,多次手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11岁时的小杭

听说南部战区总医院白云院区综合外科的吴印爱团队很擅长肛肠的手术,小杭的父母便带着小杭来到广州,向吴印爱主任求助。

据当时一起接诊的王志伟主任回忆,该患者在不同的医院做过多次手术,腹部粘连比较严重,身体状况非常差,严重营养不良,已经非常瘦弱了。同时回盲瓣及部分小肠已被切除,大肠也已经被切除,肛门功能已经不完全。身体上有2个内瘘口及2个外瘘口,其中一个内瘘口距肛门约8cm,再行小肠造术手术难度已经很大。

初步了解病情后,吴印爱首先仔细检查了小杭术后伤口的状况,对病历资料反复研究,严格制定三套手术方案并预设了一些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

经过近一周的准备筹划,小杭终于可以接受手术了。吴印爱带领着肛肠外科团队凭借着几十年的“高位复杂性肛瘘”和“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治疗经验,成功为小杭完成了手术。

 吴印爱主任 

出了手术室,吴印爱微笑着对焦急等待的小杭父母说:“手术很成功”。小杭的父母眼泪夺眶而出……每次小杭来复查的时候,他们也会拉着吴印爱的手说:“是您给了我们重生的希望,谢谢您!”

如今,十年过去,小杭已经是个开朗活泼的帅小伙了,今年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看到微信消息的吴印爱主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从医54年以来,吴印爱主刀手术上万台,用技术和汗水换来患者的健康与幸福,军事医学科研战场上,吴印爱更是勇当先锋。他经常告诫学生和科室医生:我们搞的科研一定要为临床为病人搞科研,不要为科研来科研,病人哪个地方有痛苦的,想办法解决他的痛苦,从这方面搞科研,我认为就是医生的正道。

54年以来,除了在手术台上,就是在研究探索的路上,都是为了治病救人。吴印爱说,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自己很幸福。

吴印爱主任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紧贴患者实际需求,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大力开展临床科研和技术改进。如今他所在的肛肠外科中心,已开展各种新技术项目10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成果奖22项,出版专著8部,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连续两届登上广东省最强科室榜单。

军地患者提起吴印爱,都亲切地称他为“岭南一把刀”。

面对这些称赞,他总是笑笑,用他自己的话说,能用余力为军地患者再做点事,才是他作为一名军医的职责所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供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