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联通携手华为公司,率先完成业界首个基于5G室内覆盖场景200M带宽(N78频段)的5G上行增强帧结构特性试点验证,实测上行峰值速率超过1.2Gbps。其中的研发团队就有潘桂新参与创建的5G创新运营办公室团队。
“80后”潘桂新,扎根无线通信技术研发14年,从3GPP无线标准提案到5G技术应用,从承接NB-IoT试验到参与组建几十人的5G创新运营团队,潘桂新及其所在团队在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教育、医疗等多领域率先试点推广5G技术应用,走在行业前列。潘桂新表示,如今中国5G技术已走进“无人区”,他们将继续奋力摸索,为新时代“筑路”,让5G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实现赋能。
以需求为驱动,做5G技术应用的探索者
简单朴素的办公室、大大小小的仪器、低声轰鸣的机房……走进5G创新实验室,记者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高科技场面。潘桂新告诉记者,5G就像一张无形的网,虽然看不见,但已经开始赋能各行各业。“中国已经从3G追赶、4G并跑,来到了5G领先的时代,在我们面前已经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借鉴研发。如何将5G赋能各行各业,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是:以业界需求为驱动,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来调整研究方向。”
如何找到需求?“到市场一线”是潘桂新的答案。
在广东联通联合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湛江公司打造5G智慧钢厂的过程中,潘桂新所在团队在现场发现了5G技术在工厂应用中对上行速率的需求。据介绍,当前5G商用网络主要满足个人用户下行带宽大、上行需求相对小,即下载比上载更快的需求,但建设物联网时,需要把自动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分析数据等上传到云平台进行算法,需要更大的上行速率,即更大的上行带宽。了解到该需求后,该团队联合厂家在保证下行速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上行速率以实现5G技术在工厂的应用。
潘桂新表示,加大上行带宽后,钢厂很多工作就能由机器人替代,“比如钢厂的风机是不能停的,一直需要有人巡检,现在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将风机情况用5G技术回传,后台引入分析算法,代替人眼检查有无故障、有无隐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除了上行速率,潘桂新所在团队看到宝武钢铁集团对低时延的要求。“园区内有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比如运输高温轧钢、废炉焦,如果能在这种固定场所、固定路线应用无人驾驶,将大大提高钢厂的安全系数。”潘桂新表示,无人驾驶离不开对低时延的需求,这就需要“5G边缘云”技术来解决。“相比起阿里云、腾讯云等中心云,我们利用运营商遍布各地的机房打造‘边缘云’,把算力下沉到更靠近业务的地方。无人驾驶汽车只需在车上装一个5G卡,将算法放在‘边缘云’上,无需如今自动驾驶汽车后备箱巨大的服务器,就可以实现低时延。”
完成多项全国首创,参与培养一批5G人才
联合宝武钢铁集团建设智慧钢厂解决痛点只是5G创新运营办公室的工作成果之一。据悉,,目前潘桂新所在的5G创新运营办公室已自主研发新产品3类17款,并已申请发明专利超20项,国际PCT专利三项,完成首个基于5G的商用4K、VR/AR等业务试商用。
潘桂新见证、参与了5G技术应用在广东萌芽、落地并逐步壮大的过程,他所在的广东联通5G创新运营办公室也从寥寥几人壮大到几十人。潘桂新告诉记者,2006年他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工作,几年前接触到5G技术后,就投身到了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当中。“我当时认为5G技术和物联网是公司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最新生产力,所以我和团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广东联通完成了“全球首个5G通话”“全国首个多品牌5G终端间互通”“全球首张MEC规模商用网络和发布《5G MEC边缘云平台架构及商用实践白皮书》”等多个全国首次的技术创新,潘桂新也参与培养出几十人的专业创新技术团队,为5G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工作上,我们是一个学习型组织,除了手把手教学、定期开展培训,还会给他们提供实战机会,让他们直接跟项目,去一线研究市场需求。我也经常和同事沟通交流,让他们了解我们研发的技术、产品和方案在社会各行各业落地应用,大家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成果充满自豪感,鼓励他们坚持技术创新,助力公司转型发展。”
广东环境有利于工匠成长
广东的环境对工匠的成长有何影响?
潘桂新:广东的环境挺好的。我认为工匠精神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队共进”,而在广东,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会鼓励创新,我们有很好的创新氛围,同时通过成立创新工作室、工匠工作室,评选工匠等让我们积极进取,鼓励研究人员坚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政策、资金、产业配套上也紧跟,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爱群 孙璇
执行统筹|郭启钊 林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实习生 林东苗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实习生 袁咏珊
海报|杜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