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哲学方法,探寻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
2020-08-14 15: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糖尿病人多气虚阴虚、气滞血瘀,提倡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法

文/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实习生 查孟春
通讯员 李朝  

制图/采采

四十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和积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第二中医院汪何教授,应用科学哲学方法论,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探索出独特的中医糖尿病诊治理论体系,自成一派。

他认为,糖尿病人多气虚阴虚、气滞血瘀,提倡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法,并据此创制三芪丹颗粒及三芪丹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入岐黄终不悔 在院创建内分泌科

汪何教授出身医学世家,为人温文尔雅,处事不疾不徐,看问题清晰通透,具有中医大家风范。1977年恢复高考,他凭借个人实力走进了大学校门,因为父亲是名医生,他从小耳濡目染,也选择了医学院。

毕业后在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4年内科临床医生,深刻经历了医生的苦与累,门诊、抢救、会诊、夜班……“女儿出生时,我正忙着值夜班,还是同事告诉我这一消息。”汪何笑着对记者说。

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1986年,汪何考上了广州中医学院科学哲学专业,在科学哲学的大视野中,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研究中医和体会中医。

大格局必有大智慧。1993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筹建,汪何借此机遇重新回归临床,并在该院创建了内分泌科。“上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关注糖尿病的治疗,当时西药只有磺脲类、双胍类和胰岛素,治疗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故而开始转向中医,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正是这样的预见性,他经过艰苦的探索,在中医药调糖方面终于走出一条新路。

另辟蹊径寻求糖尿病中医药突破之路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消渴病(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然而,汪何以十几年的临床经验看来,事实并非全如此。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消渴病常见的症状有神疲乏力,不耐劳作,口干多饮,易饥,尿多混浊,该病虽有虚有实,但虚证为多,故气阴两虚才是基本病机。气虚多为脾、肺气虚,阴虚则表现为肺胃阴虚为标,肾阴不足为本。因而汪何主张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法治疗2型糖尿病。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层层遴选,临床印证,最终采用黄芪、三七、丹参等中药组方,研发出三芪丹颗粒及三芪丹丸,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他主持的科研课题项目“三芪丹颗粒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的临床研究”,获广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三芪丹颗粒以后,不仅血糖控制平稳了很多,并且临床症状也得以改善”,这让内分泌科的医生都折服了。汪何教授凭借在中医药领域的建树及影响力,2017年获评为广东省名中医,并建立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继续把他高超的医术及丰富的经验传承下去。

专家简介:

汪何,主任中医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及糖尿病学科的创建者和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副主委,广东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