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看展丨《出小镇记》:小镇青年还在不停迁徙
2020-08-14 14: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我们各自离开了小镇。像两滴水,在大海中不再相逢。”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图/主办方供图

“我们各自离开了小镇。像两滴水,在大海中不再相逢。”

8月13日下午,“当小镇的绿皮火车驶向上海——路明《出小镇记》新书签售会”在上海书展主会场举办。

活动现场

《出小镇记》是一本关于江南小镇的故事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作者路明是豆瓣人气作家,他用讲故事的方式,为读者展示“一个小镇出来的孩子”的成长经历、心得体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路明笔下的小镇青年,身后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就如他在跋中所写:“我考了上海的高中,又读了上海的大学,我的身份证打头是310。对一个知青子女来说,基本算完成任务。我妈满意地说,一桩心事放下了。”

出小镇记封面

在八十年代初的江南小镇,总人口不过一两万,却因毗邻上海,来了一千多“上海人”。他们来自苏北、安徽、江西、云南、黑龙江军垦农场、四川三线企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他们少小离家,辗转暂时落脚于此,又谋划着更进一步的迁徙。

他们烧上海菜,讲上海话,看上海教育电视台的新闻,寄希望于子女,有一天替他们回到上海。路明是这一千多“上海人”孩子中的一员。他们是小镇青年,又是知青子女或厂矿子弟。他们对上海的指向,既包含着小镇青年对城市的向往,又包含了作为知青或三线工人的父母所寄予的返乡愿望,而实现这两者的方式只有一个:考学。

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都叠加在了“考学”之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放学回家后,还要学英语、学乐器、练习上海话发音。说不清是骄傲还是无奈,我们很早就明白,自己是一条河,终归要流到海里去的。”

多年以后,成为户籍意义上真正上海人的路明,回望儿时生活的小镇——夏驾桥、龙王庙、糕点铺、街机房……纷纷以倒带的方式重现。

他在《出小镇记》中用文字重现小镇的水土风物和少年群像,以及一代人的历史命运。当小镇的绿皮火车驶到上海,路明叙写小镇孩子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站在上海回望小镇,思考留在身后的小镇的意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