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仍有26.3%应届生在求职,大型企业岗位需求稳定增长
2020-08-13 23:2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出炉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7月和8月是高校毕业生传统的就业窗口期。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自2019年创下了834万的历史最高数字后,今年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面对疫情,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8月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组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了《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报告》称,6月仍有26.3%的2020届应届生在求职;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供需增速的差距较为明显,需求下降7.1%,求职上升35.2%。不过,目前大型企业的岗位需求在稳定增长。

6月仍有26.3%应届生在求职

数据显示,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874万,考虑到升学、出国以及留学生归国因素,共有705万大学生需要就业。根据最新政策和招录计划,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入伍等公共岗位可吸纳90万人就业。同时,智联招聘近期的问卷调查表明,有2.8%的大学毕业生(约24万)希望创业。综上,今年约有590万大学生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

哪类大学生就业难?根据《报告》大专学历就业最为困难。在6月份就业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专生次之(26.2%),硕士和博士的比重分别为8.0%和0.14%。同时,女大学生就业难度高于男大学生。6月份仍在智联招聘平台求职的应届大学生中,女大学生的比重(58.5%)比男大学生(41.5%)高出17个百分点。

在就业地域方面,从就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三大城市群来看,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度最大,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达到30.1%,高于京津冀(26.9%)和长三角(26.3%)地区。

就业困难大学生主要来自于非重点大学和一般学院。在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一般学院(52.1%)和非重点大学(39.4%)的合计比重超过九成。从就业难度系数看,即使是重点大学,也有14.7%的学生仍在求职,而非重点大学(26.2%)和一般学院(30.9%)的就业难度约为前者的两倍。

国企岗位需求逆势增长

国企岗位需求近期逆势增长,但未能抵消民企和外企需求的下滑。在智联招聘平台针对大学应届生的岗位需求中,约三分之二(64.6%)来自民营企业(不包含股份制企业和上市公司)。但2020年2至6月,民企发布的岗位需求同比下滑了10.7%。同期,外资企业岗位需求同比下降幅度最大(36.0%),国企岗位需求下降幅度也达20.0%。虽然国企5月和6月的岗位需求同比增长出现反弹,但由于其比重较小,未能使二季度岗位需求同比增长转负为正。

大型企业岗位需求稳定增长,但中小微企业岗位需求降幅较大。2020年2至6月,员工规模1万人以上的大企业岗位需求同比增多20.5%,在各类企业的需求比重为19.9%,较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起到积极作用。但抗经济波动能力较弱的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同期岗位需求同比降幅很大,且呈现出“规模越小则降幅越大”的特征,其中员工规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同比下降28.4%和34.1%。值得注意的是,重点行业和主打职业的岗位需求明显下降。

服务业招聘需求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今年2~6月,快速消费品销售(-47.0%)、中介服务(-43.8%)、软件信息服务(-38.5%)、金融(-35.9%)、互联网/电子商务(-26.8%)是岗位需求同比下降最大的五个行业。同时,疫情加快了“机器替人”的步伐,物流仓储类(-72.7%)、技工/操作工(-33.5%)、行政/后勤/文秘(-34.1%)等劳动密集型职业的招聘需求降幅明显,客服/售前/售后技术支持(-37.2%)、销售业务(-29.6%)等需要与人接触的职业也呈现出被新商业模式替代的趋势。 

理工专业人才紧缺

从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来看,会计专业仍在求职的大学生规模最大,占比达到11.8%,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8.1%)、计算机科学(7.0%)专业,法律专业的占比也达到了1.7%。

这些专业本属于“热门”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这四个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近六成,其在专业质量上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对于专科应届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对于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为法律;对于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会计。

从6月份在线岗位的专业需求来看,企业最需要理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岗位比重达43.1%。而仍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专业,理工科毕业生比重只有38.7%。尤其是土木工程与建筑类专业,企业岗位需求比重高达9.6%,比6月份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比重(2.4%)高7.2个百分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