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作家群:跳出自我,走向更广阔的社会
2020-08-11 20: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黄埔区文联、黄埔区作家协会联合召开腾讯视频会议,就“香雪文学系列丛书”之《阶梯》《蜗牛的脚印》《诗酒趁年华》《穿过花开的季节》《清溪如许》五本书进行线上研讨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张霖

近日,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黄埔区文联、黄埔区作家协会联合召开腾讯视频会议,就“香雪文学系列丛书”之《阶梯》《蜗牛的脚印》《诗酒趁年华》《穿过花开的季节》《清溪如许》五本书进行线上研讨,积极推动广州市文艺评论工作,以文艺评论促进文学艺术创作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促进羊城文艺评论基地与羊城青年文艺评论家的共同成长。

香雪文学系列丛书

黄埔区文联主席庄汉山,黄埔区文联调研员赵绪奎,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申霞艳,副主席罗丽、李贺、陈桥生、李德南、陈超、麦小麦,白岚,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广东文学院副院长魏微等27人参与此次线上研讨会。

会议由市评协副主席罗丽、黄埔区作协主席王国省主持,龙其林、杨汤琛、张丽凤、王雷雷、许峰等五位羊城青年文艺评论家分别对五本作品进行了点评,“香雪系列丛书”的五位作者蒋晚艳、张海华、王艳、朱柳贞、何丽莎也一一做了回应。

写作者要离开小情小调,要有大格局

广东文学院魏微副院长针对五位作者的作品,结合自己创作心得发言,“每个人的身边不缺乏生活经历,写作者要往深度挖掘,要离开自己的小情小调,要有大格局;写作要一句话是一句话,避免修辞,要善于发现和构思听不到的事物。”

李贺认为五位作者都有热忱和真情,但缺乏延续和生动,写作者要对真实的故事进行展开,要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对自己要有期待。李德南表示,写作者要学会享受文学生活本身,白岚指出作者要学会书写新的事物。

“广州东拓,黄埔大发展,黄埔写作者要利用优势,多观察生活、深入生活”,陈超点评道,“黄埔写作氛围好,黄埔写作者要结合地方性、全国性的规划定位,多锻炼、多提升自己,争取走出广州、走向全国。”

在申霞艳看来,五位黄埔作家都有生活经验的敏感,都有热腾腾的生活把握,但写作到一定的程度,写作者要让自己有紧张感,要有冲《收获》《花城》《作品》《广州文艺》等大刊名刊的信心和勇气。

她说:“要多读经典和同代人的作品,要有前沿阵地的思路,要新情感、新思想、新观念,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处理,要书写新事物,写每篇文章都要让自己进入紧张、竞技状态,要对自己的文章有所期待。”

精选点评:打破写作舒适圈,奉献更佳作

龙其林《阶梯》

蒋晚艳在作品《阶梯》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原生态的生活面貌,充满了生活原初的那种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粗糙而质朴,却能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

希望蒋晚艳能够在以后的创作中扬长补短,努力与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家对话,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认识,持之以恒地写作,在以后的创作中奉献出更多感动人心的作品。

杨汤琛《穿过花开的季节》

朱柳贞的《穿过花开的季节》书名很有诗意,这是一本诗文集,主要以散文、诗歌的书写为主。她的散文生动有力量,无论叙事还是抒情,能看到作者强烈的主体性,展现了生活底色,这类书写靠近人情人性,有烟火气。

诗歌相对散文写的更成熟,情绪能够很好置入意象,语势充沛,一泻而下,自然不做作有感染力。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态与现代情感融合,这是作者可以、也有能力去努力的方向。另外,锻造更具个性的语言,或许能打破诗歌的舒适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张丽凤《蜗牛的脚印》

何丽莎的文集《蜗牛的脚印》,单从题目上看,就能感受到她对文字、对生命的那种踏实又坚韧的态度。因为对文字充满热爱,所以情感格外的敏锐真挚,所以能从自然中发现特别细微的变化,能从人事中感受最纤细的情感,能从万物中体味生命的丰富,这显然是何丽莎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希望她在今后的创作中,能跳出自我的“世界”,把自己放逐于更广阔的社会中,锻造更坚实的情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更多生活历练后的她,能更好地调整自我的写作节奏,有更多的收获。

王雷雷《诗酒趁年华》

作者张海华在作品《诗酒趁年华》中写了很多在改革开放时期里的人,那段历史内部的故事。

不同人的故事虽然没有放在一个统一而庞大的叙事线索里展开,但他们的经历所组成拼图式的历史呈现在作品里,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历史恢弘的那一面。同时感受到,在改革开放初期、上升期那些内在的一日千里的变化,以及时代的涌动感。建议作者在散文写作中加强故事的发现与呈现,并强化对核心情感的表达。

许峰《清溪如许》

王艳《清溪如许》给我的感觉非常接地气,尤其是其中的《时光曲》。除了写对家乡的回忆,除了写对广州这座生活的印象外,归根结底,我觉得《时光曲》写的是一个异乡人的奋斗史和心灵的成长史。随着她在广州生活的日子越来越长,对广州方方面面的认识肯定会越来越深刻。

我希望她的眼界能够打开,除了现在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外,还能写出一些更加有文化积淀,能够反映黄埔乃至整个广州城市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有深度的作品,谱写出名符其实的时光之曲。为黄埔,为广州,歌且谣;为黄埔,为广州,鼓与呼!(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