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近现代文人史:“叶兆言非虚构系列作品”面世
2020-08-11 17: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他出身文化世家,祖父叶圣陶、伯父叶至善、父亲叶至诚均为文化名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磊
图/译林出版社供图

“这是我自认为最好的一套书。此次再版,也是对读者的一个交代。”

近日,在江苏书展的“话陈年旧事,数名士风流——叶兆言非虚构系列作品发布会”上,著名作家叶兆言面对刚刚在译林出版社重磅推出的“叶兆言非虚构系列作品”,不禁表达了自己的偏爱之情。

作为当代文坛的常青树,叶兆言身上有多个标签。他出身文化世家,祖父叶圣陶、伯父叶至善、父亲叶至诚均为文化名人;他被称为“南京城里最后一位文人士大夫”,堪称“读书最多的作家”之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登文坛,迄今已历四十载,出版作品上百部,著作等身,笔耕不辍。

记录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图景与精神轨迹

此番在江苏书展首发的这套书中收入的均为非虚构作品,创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由叶兆言本人亲自整理结集。系列全套共六本,《诚知此恨人人有》为全新结集,首次出版;《陈旧人物》《陈年旧事》《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午后的岁月》已绝版多年,此次重装归来,整体亮相。

叶兆言非虚构系列作品

《陈旧人物》《陈年旧事》两本书为晚清以降近百位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的名人立传,二者一脉相承,叶兆言以阅读作积淀,趣味为根底,谱写民国名士风流,书写一个人的近现代文人史。他从耳闻目睹的掌故中画骨描神,解析少为人知的历史背面,揭开易于被忽略的历史常识。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诚知此恨人人有》是叶兆言的文学回忆录,叶氏家族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读书人的历史。

叶兆言非虚构系列作品

他回忆文学世家与前辈作家的交往,朱自清、夏丏尊、高晓声、汪曾祺、林斤澜……现代文学史上的耀眼群星是家中常客;回忆少年时期,以及父亲叶至诚曲折坎坷的一生;回忆年少时初读外国文学的故事,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到歌德、巴尔扎克、雨果,人生阅历与阅读经验相互映照,对经典的解读也因此包含温情。

《午后的岁月》是叶兆言与好友余斌的十二次对谈。从野蛮生长的少年,到蓬勃热血的青年,再到平淡如水的中年,时而凌空高蹈,时而回望俗世,他们言说青春往事与文化情怀,记录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图景与精神轨迹,为重返文学现场提供了又一途径。

叶兆言非虚构系列作品

在这六部非虚构作品里,叶兆言以自己的成长故事、阅读经验为线索,将文学知识、历史掌故、人物评论、时代反思串联起来,文字坦诚真挚,舒卷自如,“怀旧”中尽显为人为学的智慧。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多少关于人生、历史的沧桑感喟尽寓其中。他说“我从这些老派人的交往中,明白了许多老式的情感。旧式的情感是人类的结晶,只有当它们真正失去时,我们才会感到它的珍重。”

以文字的恒久点亮历史的废墟

这套书中,叶兆言不避特定文体,在杂文中融入小说笔法,承继《史记》以降的文史笔法;从章太炎到鲁迅,从钱钟书到张爱玲,从祖父叶圣陶到父亲再到自己,他漫谈中国五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命运,鉴往知今是叶兆言不是野心的野心;从归有光到周作人,从张中行到汪曾祺,他笔力纵横,言说中国传统士人冲淡平和的写作笔法。

叶兆言随意而笔停,却自有章法,将一篇一篇文章变成一本书,一本一本书又变成一本大书,所以这套书“它有开始,其实是没有完结”。

叶兆言表示:“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我觉得看这一套书可能最能了解我了。”

“这套书就像开矿一样,挖掘了我内心深处的另外一个东西。我一开始觉得写着好玩,然后慢慢觉得很有乐趣,再后面我自己是有一份很精心的经营在里面,我愿意写这样一本书,编这样的一套书。这套书总体来说,如果说有一条线的话,它能够很真实地反映我的阅读生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怀旧是人生难免的一种情绪,陈年旧事说过去就过去。“叶兆言非虚构系列作品”以叶兆言半个世纪的阅读积淀和世家经验,在怀旧与实录,历史与当下,埋首书写与开口畅谈中,打通了私我探索却满载而归的文化通道,以文字的恒久点亮了历史上的片片废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