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周欣怡
近日,有读者来稿表示陶陶居的门联有不妥之处,嵌在其中的历史人物“易牙”人品恶劣,曾“烹子献糜”,这类题材的对联不应在公共场合悬挂,可借粤菜名人替换“易牙”传播本土文化。
但也有学者指出,易牙作为厨祖,已经抽象化,用现代的人道主义去评价该对联有点钻牛角尖,颇煞风景。
门联惹争议,“易牙烹子”应遭谴责
老广州人都知道,中华老字号陶陶居酒楼的门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分寸无遗”为人所耳熟能详,成为羊城的名联。
据悉,民国期间陶陶居新张伊始,以“陶陶”两字鹤顶格征联,头名奖白银20元,依次设有不同数目奖金,凡入围的都有奖。此番征联引起众多文人雅士的兴致,纷纷前来应征。首选的一联是:“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自此,陶陶居之名,不胫而走,收到了广泛的宣传效果。
对于此联,广东省文联原专职副主席、南方周末原主编赖海晏从文学的角度肯定了它的价值。他指出,此联由四个历史典故巧妙嵌入而成,最出彩之处是把暗含店名的“陶陶”两字嵌得自然得体。同时,还不忘提醒世人“饮烹有度”“分寸无遗”——饮食应有度,要珍惜时光,不要蹉跎岁月。
但赖海晏对门联使用“易牙善烹”这一典故提出了质疑。“这样一个违背人伦,丧尽天良的人,竟然列入陶陶居的这副名联中,实在不适合。如果说,他是‘庖厨祖师’而入联的话,那也不妥,因为饮食文化的宣扬,决不能杂进这种反人性、反人伦的封建垃圾。”
楹联主要用作悬挂,用以颂景抒怀,励志育人、旌扬正气、砭恶讽邪、向善济世、祈福祷愿、贺喜庆节之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社会公开宣传,故其内涵应是弘扬正气的。
广东省文联第五届专职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广东楹联学会会长邹继海表示,陶陶居联就其联艺来说,作者用四典入联,且构思巧妙,足见作者属对功力之深厚,不失为一副好对。但联中引用了“易牙善烹”之典,易牙虽被后世尊为“庖厨祖师”,用在食肆酒楼,尽管也可用来创作,然而也要考虑到他仅为了取悦齐桓公而“烹子献糜”,最后还参与作乱致使桓公断食而死。
“可见其是一个既无人性,亦非忠君的奸佞小人,被史上称为‘四佞’之一。”邹继海认为如此之佞人,如果单从厨艺给予肯定,甚至研究他的厨艺秘笈,应是无可厚非,毕竟艺术是历史的结晶。但在公共场合悬挂这类题材,因其起到示范效应,最好还是不用为好,因灭绝人性的人,在任何时代都应遭到遣责。
前人用典已经抽象化,今解不能“死于句下”
8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珠江新城西塔陶陶居国金店,来自上海的杨小姐很喜欢陶陶居的美食,问及陶陶居门联中“易牙善烹”的典故时,杨小姐表示自己并不了解,在记者简单告知易牙曾“烹子献靡”的故事后,杨小姐表示无法接受,“这样的人物可能不太适合挂在这里,真的有点吓人。”
在中山大学在读学生黄唯看来,普通食客不太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影响不大,“深究的话,选用易牙也是因为他厨艺很好,而且很多历史人物用现在的道德眼光去审视,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从文字艺术角度来说,我还是颇为欣赏这副对联的。”岭南文化研究者、羊城晚报编委罗韬表示,“这副对联以鹤顶格嵌字,用典自如,嵌字巧妙,为陶陶居饭店增色不少。”
罗韬认为,“前人用典,往往抽象化、符号化,易牙在这里是作为厨师之祖来立意的,不是对其人作全面评价,解古典作品不能死于句下;就像白居易写诗肯定吴起,叫‘兵略贮孙吴(孙武、吴起)’,也不必因吴起曾经杀妻求将,就批评白居易所赞非人。”
热衷于读历史典故的谢杨柳表示,“易牙烹子”只见于《吕氏春秋》等野史,政治寓言而已,自然当不得真。相反,易牙厨神之名远播,经后世“演义”,已成为“厨界保护神”。
“饭馆借其名以延客并没有毛病,正如我们不能因为小说中的张飞嗜杀成性,就不允许屠夫在店里挂张飞像。如果非要指摘这幅对联的毛病,也应该是技术性的,比如平仄不对、文意牵强等。”在谢杨柳看来,与专业对联相比,此联充其量只是“飱客”水平而已。也正因此,食客见此一笑即可,不必过于苛责。
树立文化自信,借粤菜名人传播本土文化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江冰从本土文化传播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他说:“‘虎毒不食子’,易牙的行为自然是越出底线且违反人性的。”他表示,如今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何为优秀?蕴含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符合现代人性的道德标准的文化才可谓优秀。因此江冰认为易牙的典故不适合被纳入陶陶居门联中。
另外,他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广东本土也有非常多厨神,像陶陶居这样的当地著名品牌,可以寻找或创造属于广东本土的厨神或人物典范来进行宣扬。文化需要描述,才能万古流芳,陶陶居这样当地著名品牌尤其需要本地的文化描述。楹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工具,广东人应该建立文化自信,大胆地寻找粤菜经典中的著名人物,借其进行本土文化传播。”
在邹继海看来,这副对联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不一定非要换下,“这既是一副历史的对联,一个历史人物,一间百年老店,又是一对联艺不错的古联,要换下固然可以,但继续挂着,让喜欢学联的人可以借鉴,让有研究兴趣的人对历史人物作深入了解,尤其是对灭绝人性的佞人易牙作更深刻的剖析,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邹继海强调,这副对联引发的讨论,也为当今楹联界提个醒,创作对联时一定要注意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要经受得住历史考验,要为新时代的进步增添正气和能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