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黄苏哲
图/主办方、区智荣
8月7日,《惊艳“中国风”:17-18世纪的中国外销瓷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简称“粤博”)三楼开展。
本次展览由粤博策划主办,展出200余件/套馆藏陶瓷器,全面展现17-18世纪中国外销的陶瓷风貌,呈现了明清时期精湛、高超的中国制瓷技艺,讲述东西方之间经贸与文化的交流互动。
展览持续展至11月8日。
中国陶瓷器成西方人追逐的珍品
在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和发展,欧洲大地上刮起了一股浓烈的“中国风”。在这股西方追逐东方艺术的热潮当中,中国的陶瓷器一直是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明清外销陶瓷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从家居装饰、餐饮文化、日常使用、宗教活动及艺术设计,以至于欧洲制瓷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方方面面,不一而足。中国陶瓷器成为了西方人热烈追逐的珍品。
明清外销至西方的陶瓷器,既有中国传统纹样和器形的器物,也有来自西方的设计和定制,甚至包括高级定制——彰显个人尊荣的纹章瓷。这些林林总总的“中国制造”,不仅反映了中西贸易的面貌,更是东西方不同文明与文化的对话与碰撞。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个篇章。其中,第一部分“东方雅韵”主要展示明清外销瓷中的中式器形和纹样,主要器形如罐、瓶、尊等,主要纹饰如花鸟、山水、人物、瑞兽等;第二部分“西风袭来”主要展示中西方文化交流影响下,中国古代陶瓷器出现的西方来华定制器形和纹样装饰;第三部分“高级定制”主要展示在西方“中国风”盛行时期,欧洲来华定制中彰显个性和凸显身份地位的纹章瓷,以显示器物主人的富有及身份的尊贵。
广东在古代陶瓷外销扮演重要角色
广州港在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唐至北宋时期,广州一直是第一大港。
唐代时,中央政府首先在广州设置市舶使。
北宋时,广州的市舶司既是最早设置的,也是全国七个市舶司中最为重要的。广州港除了享有外贸垄断权之外,也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和控制的最重要的港口。
南宋以后,由于广州港日渐淤塞,加上南宋政权南移至临安(今杭州),使福建泉州港以地利之便迅速崛起,并取代了广州港第一大港的地位。
元代中期以后,广州港的地位逐步上升,在明清时又重新成为第一大港。
主办方表示,这种地域上的优势,使广东在古代陶瓷外销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粤博尤其注重于明清外销艺术品,包括外销陶瓷器的收藏与研究。本次展览就是为了呈现外销陶瓷的收藏与研究状况,加强文物藏品的活化与利用而策划。
【重点文物】
1、清康熙青花狩猎图盘
17-18世纪,狩猎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热衷的户外休闲运动。这种描绘狩猎的瓷器更是大受西方贵族的喜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盘沿镶的银提手,其上雕蔷薇和藤蔓曲线,极具洛可可风格,明显是欧洲工匠的再加工之作。
这种外销瓷再加工的手法,早在明代外销瓷上就可见端倪。
2、清雍正薄胎粉彩描金人物纹瓷碟
从晚明开始,青花仕女图瓷器就很受西方人青睐,到清代雍正时期达到了极致。在当时欧洲人的眼里,认为娴静、优雅,温柔地与小孩子嬉戏,终日与书画棋琴为伴,衣着华美的女子,就是中国女性的代表,也是他们理想中的中国女性的生活状况。
雍正时期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粉彩仕女图盘,胎体薄而坚致,釉质细腻滋润,绘画精美,有的盘子外腹壁施以当时极为昂贵的胭脂红釉。其做工与用料,比之于官窑瓷器毫不逊色,可谓是明清外销瓷的巅峰之作。
3、清乾隆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
清政府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一月宣布专限广州一口与西方商船贸易,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十余年的广州一口通商时期。
这个大碗的纹饰描绘了广州十三行商馆的面貌,上面绘有丹麦、大革命前的法国、奥匈帝国、瑞典、英国和荷兰的国旗。
4、清乾隆广彩花卉瑞典William Chambers家族纹章纹咖啡壶
壶整体装饰颇具洛可可风,优雅精致。壶盖满绘细小花朵花。壶身绘有折枝西洋花卉,辅以丝带、花朵花边等装饰。壶颈处绘 “VIGILANDUM”纹章纹。
此壶为著名建筑家William Chambers 通过瑞典东印度公司所订制,在造型和装饰上都模仿了迈森瓷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