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实习生 周惠宇
8月5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一行人前往广州南沙、白云视察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记者获悉,广州率先在天河、白云、南沙建设法律服务集聚区,推动实现三个集聚区差异化和科学化发展,形成以天河为中心、从北向南延伸延展的法律服务集聚带。
记者了解到,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将于今年9月初正式挂牌,目前有27个仲裁类、司法类、调解类和鉴定类机构于8月份陆续进驻。
天河、白云、南沙
率先建设法律服务集聚区
8月5日上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一行人来到位于南沙城市客厅焦门河畔水岸广场西座2号楼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
据南沙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普光介绍,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办公面积近7000平方米,融合诉讼、仲裁、公证、司法鉴定、律所等高端法律服务资源,预计9月初正式挂牌成立。
为建设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以构建现代法律服务强市为主线,广州着力打造天河、白云、南沙三个法律服务集聚区,而三者之间各有侧重点,实现差异化发展。
天河区定位高端和非诉法律服务,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天河法律服务集聚区为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等提供法律服务。
截至今年6月,天河区共有律师所280家,律师8758人,分别占全市律师所的34.2%、律师的52.8%。全区236家律师所集中在天河中心商务区,占比84.3%,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成、金杜、中伦等律师所均在天河中央商务区设有分所,且2019年广州营收过亿的12家律师所有11家落户天河。
白云区则定位传统和诉讼法律服务,走多元化、大众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白云服务集聚区建立了广州律师大厦,目前有市律协及律师所和法律服务机构26家进驻,入驻律师人数达147人。创新打造“党建+产业+法律”为一体的法律服务基地,孵化引进17个港澳台项目,并积极推及广州法治公园的建设。
南沙区定位国际和涉外法律服务,走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通过法律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法律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目前有27个仲裁类、司法类、调解类和鉴定类机构于8月份陆续进驻。
此外,近日南沙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法律服务集聚区发展扶持办法》,每年扶持金额近千万元,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南沙率先探索海洋公益诉讼新模式
法治化是营商环境中重要的一环。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南沙法院)立足湾区特色,创新涉外涉港澳审判机制,为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南沙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严剑飞介绍,自2019年1月1日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以来,共受理涉外、涉港澳案件2131件(含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及归口案件),审结1331件,其中涉外商事案件444件,占39.1%,涉外商事调解卓有成效。
南沙区位于珠江出海口,是广州唯一靠海的行政区,具有显著的海洋特色。为此,南沙检察院在全国率先推出“海洋公益诉讼新模式”。
南沙区人民检察院、广东自由贸易片区南沙片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剑介绍,这一新模式具有“取证规范、评估便捷、部门协同、督促修复”等特点,包括“一站式取证”、“清单式”取证规范与“三合一”创新办案机制相结合,实现海洋环境生态案件的刑事、公益诉讼检察同步审查、同步起诉,打破“一案一鉴定”做法,将鉴定时常由半年缩短至一个月内,费用由6-8万元/案缩减为500元/案。
截至目前,南沙区检察院共审查海洋公益诉讼线索96条,督促恢复被治理的海岸线1.5公里,增殖放流鱼苗近16万余尾。
尽快出台香港律师可在内地从事法律事务政策
在调研座谈会上,对于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规则如何衔接问题,部分广州市人大代表较为关注。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格互认的进程,是下一步工作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律师,如何与港澳互通,这方面应该多考虑。”市人大常委、经济工委副主任周慧说。
市人大常委、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委副主任钟洁也提出,在现有的法律服务中,虽然资金政策已经到位,但人才培养的扶持政策仍待完善。尤其是内地与港澳采用的是两套法治体系,三地律师如何适应彼此的系统,是未来在人才培养及互认工作中需要讨论的。
广州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何友汉表示,接下来,广州司法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对接联系,尤其是推动尽快出台“允许符合资格的香港法律执业者通过特定考试取得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执业资质,从事一定范围的内地法律事务”政策文件,争取在广州市率先实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