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证实:南海岛礁长棘海星灾害愈发严重,致大量珊瑚白化
2020-08-05 19:5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完成了2020年度综合航次任务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通讯员 秦耿

记者今天(5日)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了解到,2020年6-7月,由该所牵头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在全体科考队员与船员的通力协作下,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完成了2020年度综合航次任务。

通过此次项目,科考队员们首次在中沙大环礁海域发现大规模长棘海星爆发,并导致了大环礁北部区域大量珊瑚白化。

据介绍,此次科考任务共组织了三艘调查船分阶段分类别开展了任务实施,其中,生物化学组开展了中沙大环礁、一统暗沙、神狐暗沙,以及西沙北礁水域的气象、海洋环境要素、珊瑚礁生物生态等任务的调查取样;

自然地理组完成了中沙大环礁及潟湖中82个浅点的多波束扫测作业和4个站位的浪潮流测量工作;同时还开展了神狐暗沙海域50m以浅海域的多波束扫测作业;地质钻探组重点在中沙大环礁开展了水下踏勘和珊瑚礁钻探,获取了5个站位、13个钻孔的岩芯样品。

上述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项目的样品、数据,为清晰认知中沙群岛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精细绘制中沙群岛海域的地形地貌,准确掌握中沙岛礁的地层特征信息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航次执行期间,科考队员在中沙大环礁海域首次发现了大规模长棘海星爆发并导致大环礁北部区域大量珊瑚白化的情况,证实了近三年来,南海岛礁长棘海星灾害已呈愈发严重的态势。

据了解,长棘海星也被称为“珊瑚杀手”,属于一种棘皮动物,又名刺冠海星,以石珊瑚水螅体为食,对珊瑚礁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成年长棘海星的个体一般都要在15厘米以上,一年可以吃掉5-13平方米的珊瑚,吃完一片区域的珊瑚虫后,长棘海星会继续前进,不断寻找新的珊瑚为食,而身后则留下珊瑚虫的碳酸钙骨骼,呈现白化的景象。

对付长棘海星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科学难题。长棘海星的外刺富含神经毒素,而且无论如何斩杀,即使将其剁成碎块,其碎片依然可以成长为完全的个体。 

本次航次共有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水产研究院南海水产所等单位的38名科考队员参加,三艘船累计作业53天。

“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 项目已于2019年组织了2个航次,开展对中沙大环礁、黄岩岛周边海域的综合科学考察,至此,本项目已累计完成5个航次调查任务。(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