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清远英德:贫困村上建起好支部,脱贫奔小康有了火车头
2020-07-21 08:5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2019年-2020年,清远市又选派了234名干部驻村帮扶,为贫困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夯实了党建基础

总书记金句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

——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英德峰林小镇通过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强 温建敏 莫谨榕 姜雪媛 李志文 张文

“以前,因为村集体收入薄弱,缺乏办公场所和经费,村委大门常年关闭,干部流动办公,党支部工作流于形式,村党支部可以说‘软弱涣散’。”清远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创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模式,筑牢了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促进了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全面顺利开展,连樟村也华丽“蜕变”为致富网红村。

连樟村正是广东全省积极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的一个缩影。在南粤大地,各地近年来都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比如英德一贫困村有了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天团”。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党建堡垒为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推动了脱贫攻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地处英德市连江口镇东南部的连樟村,四面环山,村里山多地少,靠人均不足半亩的水田难以维持生活,村民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能人、致富带头人少。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20元。2016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59人。

“原先,班子成员不团结,加上村集体收入薄弱,干部流动办公,党支部工作流于形式。有些党员宁愿在镇上办事也不愿回到村里,在群众心里没什么威望。”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回忆道,经过开展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提高工作,才在2017年初摘掉落后帽子。

2017年4月,33岁的退伍军人陆飞红被推选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他分析连樟村迟迟无法脱贫的原因,发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是重要因素之一。于是,在上级部门指导下,他合理调整党支部设置,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通过组织党课和参观交流等方式,提高党员素质,抓好建章立制工作,推进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据了解,连樟村在构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方面,推动基层党组织重心、村民自治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建立党支部,规范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建设,探索建立“党支部提事,村民理事会议事、村民会议决事、村委会执事”的民主决策机制,实现了党心与民意的有效连接。

通过党建引领,清远英德市龙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党建促扶贫成效明显

“通过加强党建,连樟村党员同志主动参加组织活动,热心公益事业,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出应有作用。”据陆飞红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初期,许多群众不愿意拆除自家破旧的猪栏牛舍,在这种情况下,连樟村许多党员干部率先行动,带头捐资和拆除危旧房屋,并积极发动群众集资改建村道和投工筹劳,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连樟村还结合本村实际,遴选身份为村委会干部和党员的陆国勇、马下村民小组长陆奕标、西坑村民小组长陆奕祥等人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们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带领群众脱贫增收。比如,陆奕祥牵头成立英德市顺达种养专业合作社,在本村建起连片近50亩的西瓜芭乐生产示范基地,已动员22户农户种植,其中贫困户4户。

位于连州市三水瑶族乡西北部的新八村,平均海拔700米以上,98%是山林,交通落后、资源匮乏,是典型的“老、少、穷”山区,现有村民703人,贫困户就有24户81人。该村坚持以“抓党建,促扶贫,强乡村治理”作为工作蓝图,推动脱贫攻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去年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0.44元,全面实现脱贫。

据了解,新八村按照“项目党员引进、土地党员整合、资金党员筹集、基地党员管理,效益群众共享”的模式,创办南方冬枣基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带头致富的觉悟和本领,把党员锻炼成执行政策的宣传员,产业致富的先行者。该村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和外出务工人员党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和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分别任组长,做到有项目就有党员,有党员就有党组织,确保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

新八村通过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三驾马车”的积极作用,共同探讨、群策群力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使新八村成为目前清远唯一一个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的行政村。

在英州红茶叶基地,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打造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一些路口设岗,有一个村民跑过来跟我说,看到这面党旗,看到党员,我们的心都定下来了。”清远英德横石塘镇龙华村党总支书记华岳可向记者回忆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村党组织发出了招募青年党员志愿者的倡议,得到全村党员的热烈响应,甚至有的外出党员还联系弟弟“代姐上阵”,17个村小组就有26名党员率先志愿参与值守,凝聚起一支勇往直前的党员先锋队。

近年来,龙华村以“建强一支队伍、 建成一个党群学习活动阵地、成立一支党员志愿先锋队、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建成一个红色革命历史展览室、建设一条红色教育线路、严格一套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健全一套乡村治理体系”等“八个一”为载体建强村党总支,增强了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龙华村党员的优良作风,凝聚起积极向上的民风。今年3月,在驻村工作队带领下,更采取连线方式,协调20多家企业认购100万斤滞销冬瓜,在一周时间里分4批捐往湖北。而这次向湖北捐赠冬瓜,村民们自发筹集家里的南瓜、番薯、蔬菜等农产品共10吨,一并捐赠湖北。

近年来,随着一批年轻的、优秀的党员加入龙华村党总支部,龙华村党总支部现有59名党员(正式党员55名,预备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13名,党员平均年龄49.6岁,结构明显优化。用省委组织部驻龙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龙华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仲凯话说,如今龙华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过硬,组织力不断提升,打造出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据了解,作为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清远探索通过党建引领,建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扶持政策稳定机制,力求每个相对贫困村都实现“六个留下”,即确保在帮扶工作结束后,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留下一个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业、留下一个带动农民发展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留下一笔互助发展资金、留下一个治理有效的机制、留下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

龙华村返乡大学生“村官”刘子科

人物故事
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 大学生“村官”成致富带头人

走进清远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记者就注意到村里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村委会办公大楼的一侧有个游客驿站,还兼作商铺,取名为“初心商店”,店里货架上摆满了当地村民的特产、山货。这个初心商店并不简单,由村办的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去年营业额已经超过百万,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户帮扶和村公共事业发展。

今年28岁的刘子科,是合作社的理事长。2017年年中,刘子科抽空回家考驾照,被省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发现,然后工作队通过村干部多番做工作,动员刘子科留村工作。“我一开始确实不愿意,当时我在珠三角一个公司做工程师,每月工资有5000元左右,村里工资只有2000多元。”

后来,扶贫工作队又通过刘子科父母做工作。刘子科告诉记者,他考虑几天后,决定留在村里发展。就这样,刘子科成为龙华村第一个大学生“村官”。

就在刘子科回村工作的前一年,退伍军人詹志豪也在扶贫工作队和华岳可动员下回村工作。之后,李珊珊、曾祥科、董海丽、刘伟庭等大学生也先后回村里工作,最年轻的一个今年23岁。

省委组织部驻龙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龙华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仲凯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积极整合资源帮助村里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考虑到脱贫攻坚关键还是要激发村里的内生动力,于是动员大学生村官们创办合作社,为村民“创业”,壮大村里集体经济。

2017年11月,合作社注册成立,刘子科担任合作社理事长,詹志豪担任合作社总经理。“一开始真的什么都不懂,但大家干劲十足,经过几个月的摸索,2018年3月正式运营。” 刘子科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营业额已经超过百万。

张仲凯告诉记者,合作社运营团队是村里5名大学生村官和1名退伍军人,全部都是90后,他们在做好村里党务、村务的同时用心打理合作社。“我们有意识地挖掘、培养当地的年轻人才,让他们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已经成长为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小康典型
党建引领 破败小山村变身乡村文明示范村

9年前,英德市石灰铺镇勤丰村上范村小组还是一个原本有50多户却仅有十几户村民散居的小山村,村里道路泥泞不堪,住房破旧矮小,群众生活贫困,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现在的上范村小组,已建成4排56套的漂亮楼房,全村已经没有了泥砖房。街道宽敞靓丽,村庄整洁,村民都遵守道德和法律守则,和谐友好,成了乡村文明示范村。

“优先解决困难群众的切实困难,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勤丰村勤联党支部书记、上范村村民理事会会长范裕茸告诉记者,上范村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始终坚持“要拆泥砖房,党员带头拆”“要优先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等原则,是上范村整体拆除重建新农村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直接体现。

为了加强党员和村民的日常联系,村里组建了支部和村的微信群,范裕茸会不时推送一些“两学一做”内容以及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分享村中建设的照片,让在外务工的人员随时看到家乡的点滴变化。对于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五保户、低保户,村中党员及村民总是会及时地送上油米等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全体村民总能第一时间抽出时间到场帮忙。

2018年,上范村成功创建文明法治村,2019年,被评为清远市卫生村。随着勤丰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勤丰村勤联党支部党群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的顺利落成,进一步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名词解释】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数说小康】

●2016-2018年,清远从市直机关单位选派230名正科级干部到贫困村中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2019年-2020年,清远市又选派了234名干部驻村帮扶,为贫困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夯实了党建基础。

●截至2019年底,广东累计动员21个地级以上市、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投入近1000亿元帮扶;累计选派1.4万个驻村工作队、6.5万名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

【评论】
加强基层党建 为脱贫提供坚强保障

羊城晚报评论员 温建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党员干部要发挥脱贫奔康先锋模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贫困村的党员来说,不仅要通过锐意进取和创新精神,让自己脱贫致富,还要先富带后富,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带领其他的群众走向致富之路。党员干部要成为脱贫奔康的桥梁和中坚力量。

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长效机制,帮助长久脱贫。连樟村的实践告诉我们,“软弱涣散”的党支部是无法形成战斗力的,上无法吃透和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惠民富民政策,下不能令群众心服口服形成凝聚力,自然也无法引领村民脱贫奔康。

三是通过党建引领,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助力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等建设,让群众不仅物质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富足。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从当前的实践看,加强党的建设,能为脱贫奔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的有机结合,是打通脱贫道路“最后一公里”重要保障。

【群众心声】

这几年,村里党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近几年吸收进来的党员学历都是高中以上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下。我们成立了党员先锋志愿队,建立了为民服务清单,通过党员带头,为村民干好事、干实事,现在龙华村的党群关系比以前融洽了许多。

——英德龙华村党总支书记华岳可

抓党建,促脱贫,行之有效。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奔小康,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形成可持续的产业、文明的乡风、有效的制度,让连樟村人民收入越来越高,人居环境越来越美,获得感与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英德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