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图/视觉中国
根据今年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大陆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2.8%,据此估计,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298亿!而在2017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延兵教授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介绍,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也在增加,且30-40岁人群渐成“主力军”,目前糖尿病患者中 “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状越来越不明显。她呼吁,糖尿病患者要尽在开始个体化干预、优质降糖。
老龄患者、中青年患者都在增多
李延兵教授介绍,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与我国老龄化密切相关,糖尿病本来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病,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在增加也不足为奇了。
这次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30%,而此前的调查显示患病率是20%。
另外在目前糖尿病患者中,中青年的人数也在显著增加。“我刚开始当医生时,见到30岁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认为是1型的,而现在在门诊三四十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很常见了”,李延兵教授分析,这与年轻人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吃得多动得少、精神压力大等。
“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越来越不典型
随着科普宣传的推进,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典型症状已经深入人心了。李延兵教授介绍,根据近年来他们在临床上观察,现在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状越来越不明显了,这是怎么回事?
李延兵教授介绍,这种情况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多见。既往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比较晚,发病时胰岛功能缺陷比较突出,发病时高血糖相关的症状会比较明显。
但是如果患者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糖尿病发病年龄比较早,这时胰岛素抵抗比较突出,胰岛功能还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血糖高一点就分泌多一点胰岛素来克服高血糖,再高一点就再多分泌一些,实在太高就负荷不了了。
在这个过程中,血糖是慢慢升高的,所以身体的感觉就不明显,有些像“温水煮青蛙”。
“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的危害体现在,糖尿病不容易被发现。有不少患者是体检时发现的或者是做术前检查、术前准备、分娩这些时候才检查出来。还有一部分患者等到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时才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的另一个危害就是,患者即使明确诊断后,由于没有不舒适感,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会觉得治不治也没有什么,反正并发症要好多年后才出现,于是不坚持规范治疗,甚至完全不治疗、不检测血糖。
这样会错过“治疗时间窗”,如果在这个时间窗积极干预,本可能推迟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甚至不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不仅要达标,还要优质降糖
据介绍,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有所提高,已经从过去的39%提高到49%了。为何糖尿病药物那么多,还会有一半以上患者血糖不能达标?
李延兵教授解答,主要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有些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又担心副作用,比如说低血糖,或者是体重增加的副作用,或者是胃肠道副作用不耐受,还有用药太复杂的话病人也会忘,也影响达标。
李延兵教授介绍,血糖控制不仅要达标,更要优质降糖,要避免在降糖的同时出现低血糖、体重的增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其实所有的糖尿病人首选服用二甲双胍,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可以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服用。
比如说,DPP-4抑制剂从降糖机制上是对胰岛的整体调控,对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有调控,对分泌高糖素的α细胞也有调控,可改善胰岛素分泌,但不容易出现低血糖,有葡萄糖依赖的调节作用,也叫智能化降糖作用。
所以综合控制在糖尿病的治疗里面还是比较好的。DPP-4抑制剂一天一次用药,早上吃一片即可,主要是针对餐后血糖兼顾控制血糖的作用,可以达到24小时血糖控制效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