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燕华 通讯员 穗建
记者从7月9日召开的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现场会上获悉,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已批旧村项目57个、24.9平方公里;已批旧厂项目358个、20.3平方公里。今年1-6月,全市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亿元,同比增长28%。
会议提出,下一步,城中村改造要兼顾新市民和低收入群体“一间房、一张床”的居住需求,为城市低成本运行留出空间,让外来人口到了广州也有安全感、归属感。
产业升级重塑城市形态
会议交流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经验。在现场会第一站,白云区大源村的创新城市更新与土地收储模式颇受参会者的关注。白云区大源村提出“更新改造单元”以及“政府收储+更新改造”组合出让的创新模式,将大源村划分成20个更新单元,分为政府收储、品质提升、乡村振兴、现状保留四类项目,滚动实施。
首期选取16单元容发物流政府收储及周边旧村品质提升改造项目作为启动区,加快推进更新改造工作,通过收储为主、产业升级与环境改善同步推进,打造城市更新“大源模式”,为全市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提供借鉴经验。近日,该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综合整治效果明显。
此外,白云区大源村以广佛环城际大源站TOD为核心,外围多片区协同配合,引入上下游资源服务体系,从低端低效的传统淘宝电商、仓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为以商业商务、科技研发产业为主的区域商业中心、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又如黄埔区火村,项目配建了6万平方米的产业用房,建成后由政府以成本价回购,引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旧村改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如白云区大源村,对旧村进行六方面品质提升:一是增加市政道路,按照控规要求新建市政道路1886米,打通消防通道889米;二是完善公服配套,根据规划人口规模,按照《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配置公服设施,增加或提升11类28处公服设施;三是建筑整治提升,对保留建筑立面进行改造提升,面积约18.94万平方米;四是人居品质提升,打造1个山体公园,增设5个口袋公园,共规划11.09公顷公共绿地;五是市政设施升级,包括“三线”下地、立面线路整治、增设通信设施等工程,长度约2600米。六是增加党建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新建党员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增设党建文化公园和文化长廊,建设隐形消防通道889米、消防栓17个、消防管网1894米。
而在另一个现场点——天河区猎德村,改造区域新增绿化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绿地率由原来的不到5%提高到30%,猎德涌得到升级整治,由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原先分散村民居住点得到集中安置,村内建筑密度由原来的超过60%降低到28.1%,节地面积约247亩,节地率达52%。
在黄埔区火村,改造后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如结合保护、修缮及整治改造等手段将花厅坊传统村落保护区打造为整个项目文化、商业及服务的核心,保留火村历史底蕴和记忆,着力打造现代与历史文化共融的新社区。又如天河区猎德村,以龙母庙为中心,把祠堂、庙宇和代表性民居沿猎德涌、珠江岸线重新规划布局、异地复建,并新建5个村祠堂,猎德村的传统建筑、古村风貌、精神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城中村改造也要打造建筑精品
会议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首先是在前瞻规划上实现更大突破。市住建、规资局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结合省政府2019年出台的指导意见,抓紧印发《深化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和各项指引,尽快编制印发城市更新3、5、10年的改造规划,科学统筹城中村改造工作。
与此同时,要强化产业控制。城中村改造要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加强产业导入,降低企业成本,释放更多科创空间,引入科技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融资地块的产业建设量与住宅建设量的比例进行分区管控。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要求,城中村改造要补齐民生短板。
在通过改造优化城中村人居环境,做到高质量的教育、交通、体育、医疗、文化、休闲等设施全覆盖的同时,兼顾新市民和低收入群体“一间房、一张床”的居住需求,为城市低成本运行留出空间,让外来人口到了广州也有安全感、归属感。会议提出,要坚持高标准设计。要坚持“大师领衔、专家咨询、公众参与”,鼓励邀请院士、大师团队以及国内外名家大师参与策划咨询、方案设计,打造建筑精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