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近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牵头,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等单位联合实施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防控新模式及应用》(下称防控新模式)项目,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悉,这是在国内最早建立的由医疗机构管理、基于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开展抗病毒治疗的“广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将全省艾滋病的病死率降低至3%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疾控管理转为定点医院管理
广东省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人口密度第一,流动人口最多。
1990年,广东首次从出境归来的本省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此后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逐渐被发现。
在2016年,广东HIV感染者/AIDS患者人数居全国第五,新发现的报告人数居全国第三,属于疫情“一类”省,其中大约1/3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时已经发展至晚期艾滋病毒感染(AIDS期)。
这些给广东省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和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如何高效迅速得控制疫情,减少疾病的传播以及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广东人一向脚踏实地,秉承解决问题的实干精神,在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上,找出了一条新的管理模式。
据项目牵头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介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都是CDC(疾控中心)管理艾滋病,甚至直接参与治疗,直到目前为止,全国仍然有近半的省份是CDC作为治疗管理单位,部分具体治疗任务逐渐转移到定点医院。
但是,广东不走寻常路,最早推行由医院为主导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蔡卫平说,“从2003年开始,广东对于艾滋病防控和治疗实施的做法,就是各地县市的定点治疗机构全部都落在医院,这跟其他省份的做法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艾滋病规范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诊疗的单位之一,在过去的20余年里,承担了全省近三分之一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工作,临床诊治水平国内领先。
随着艾滋病的治疗在全国铺开,各地也慢慢成立了一些定点医院收治艾滋病病人。当时的治疗管理模式有很多种,比如CDC管理、治疗+部分村医或医院的治疗;CDC管理+医院治疗。但这些模式都无法理顺CDC与医院的关系,以至于在治疗上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
鉴于这些现实问题,2010年广东省卫生厅根据卫生部的要求把艾滋病的治疗管理由疾控中心移交到医政处。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在当时是全省艾滋病治疗的“巨无霸”,90%的住院病人都在市八医院。后来,医政处让市八医院负责全省的艾滋病患者管理。
实际上,一家医院是做不了全省的艾滋病管理的,只有把定点医院逐步铺开全省各地。2011年,广东省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成立,作为艾滋病的定点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院接手全省艾滋病的管理工作后,与省疾控中心合作十分融洽。
时任专家组组长为市八医院感染病科(该院感染病中心前身)主任蔡卫平,而副组长就是时任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长林鹏。在全省,各个地县的艾滋病定点机构全部落在医院统一管理。
省内自由选择、自由流动就医也是广东的首创
在理顺了管理模式之后,针对防控和规范治疗上实施具体的措施就显得特别得力而有效。蔡卫平说,接手全省艾滋病的管理后,第一条规定就是艾滋病患者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在院开展治疗。
因为这样才能达到各地各级同质化(或者接近的)医疗水平。专家组成员还会定期督导检查治疗的合理性。由于药品实施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统一方案,因此规定药品管理由药剂科人员按照正常医院的药品来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在市八医院接手管理艾滋病之后,给医生更大的灵活性,根据患者本人的需要个性化地使用抗病毒方案,对方案的更改基本不设障碍。这种模式对药品采购管理的难度加大,因为要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药品需求量。”
蔡卫平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是国家统一招标采购,一般是今年做计划,明年采购后年使用的药物。“以往的管理就一刀切,要求所有的患者都用国家免费的一线方案,不能更改。国家免费药物目录十几年都没变,药还是那些药,用得好和用不好,结局大不同。根据国家指南制定治疗方案,广东对使用二线药物也没有限制,首创允许在省内自由选择、自由流动就医的规定。”
蔡卫平说道,“省内自由选择和流动解决了患者就医上的很大问题,因为工作流动不需要再回到原来的治疗点取药,病人的脱失率大幅度降低,如果这些流动的患者不治疗,他们很可能就是流动的传染源。毒副作用减低跟用药方案和出现副作用后是否能够及时处理有很大的关系。而根据病人的情况个性化地给药可以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另外,广东也是最早实行全免费的省份,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免费人群只是农村居民和城市贫困人口,而广东则是不限。
蔡卫平说,这是因为广东是人口流动大省,这些人群对广东的经济建设也有贡献,因此免费人群也扩大到所有在广东有居住证的人群,不论省内外,跟广东户籍人口享受同样的减免待遇,甚至患者的配偶是广东人、广东学校的全日制学生也享受同样的待遇。
广东模式有效得提高了艾滋病的疗效
建立广东省AIDS抗病毒治疗和防控的创新模式,并在全省各地推广应用,不仅明显提高了ART(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而且有效预防和控制了HIV传播。
蔡卫平说,通过以点带面,广东逐步在全省推进成功管理经验,从治疗前、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多层次、全方位的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明显提高了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依从性,降低抗病毒治疗失败率和病毒耐药率,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此外,AIDS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明显降低。一项研究显示,在22家传染病定点医院或有传染科的综合定点医院管理的12966名患者生存率达到94.1%,病死率为0.4/100人/年。
不仅如此,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还针对性制定特殊人群抗病毒方案和管理策略,比如参与制定《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及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注重个案管理,全面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让全省的病毒抑制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病死率降低至3%以下。
同时,还进行了一些科研项目,比如AIDS功能性治愈策略取得突破,国际上首先开展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开发和产业化了全球首个微量精准HIV-1 DNA(病毒储存库)定量检测试剂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DNA定量,评估HIV-1病毒储存库等等。
“可以说,广东在艾滋病的防控和管理上做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情,如今成效也都有目共睹,目前各省基本上也逐渐开始参照这一模式来管理艾滋病患者。在艾滋病管理的制度创新上,广东无疑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蔡卫平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