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为何关节痛?专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重在“达标治疗”
2020-06-17 21: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近年来不再局限于控制症状,而在于阻止关节破坏,防止残废,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达标治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端午节前后,南方雨水多,人体湿热明显,不少老风湿者出现关节疼痛或疼痛加剧的情况。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古洁若教授表示,对于类风湿关节病患者来说,雨季的确会诱发关节疼,但这并不是决定因素。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近年来不再局限于控制症状,而在于阻止关节破坏,防止残废,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达标治疗”。

图/视觉中国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治疗存在误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难治型的风湿病,是可控制的,但不可治愈。古洁若教授称,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不少患者存在许多误区:

关节不痛了就自己停药。有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发觉症状减轻了,就自己停药,不再治疗。其实,很多病人不知道“标本兼治”,临床症状改善与病情完全缓解并不等同,不痛可能只是表面现象,随意停用缓解病情的药物,病变就会继续向前发展。

担心西药副作用大。有些病人担心免疫调节剂这类控制病情的慢作用药有副作用,不愿意按照规范疗程去做,很多病人是按天来吃,吃了几天就说没效就不吃了,一看说明书以为肝性毒性较大,就更担心,宁愿关节肿痛,最后关节破坏掉,他也不去吃药。

还未建立药物监测的概念。对重症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早期会用少剂量短疗程的激素类药物,每天不少10毫克的激素用药,但病人往往不愿意配合服用。其实,只要长期监测药物效果及副作用,是可以达到慢慢减药的目的。  

不愿意做影像学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建议常做影像学的检查,然而临床上很多患者却不去照,或者是医生没有让他去拍片。“药效好不好不光是看止痛效果,更重要的是看有没有停止对骨关节的破坏或延缓。”古洁若说,“这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重要的核心目标,让病人控制炎症的同时,骨头不要坏掉了,要不然关节会丧失功能,减少活动能力。”所以,病人要配合医生做好影像学检查。

疾病治疗重在“达标治疗”

又要关节不痛,又要有效阻止关节破坏,关键在于“达标治疗”。

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分为几大类。一是控制症状的药物,主要包括消炎止痛的药物;

另一类是缓解病情的药物,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比如说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等,从1998年到现在就上市了三类所谓生物靶向的单靶或者双靶、多靶的生物制剂,现在又出现靶向合成DMARDs,进入了JAK抑制剂的时代。

例如以巴瑞替尼片为代表的JAK1/2抑制剂,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胞内的 JAK 通路,直接阻断类风关发病相关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去控制疾病,阻止关节破坏和变形,并且从传统的生物制剂的皮下或者静脉注射改成了口服,在病人的药物依从性、经济获益以及关节的获益方面,都更有优势。

为何最新版《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强调“达标治疗”?“达标治疗”:即通过治疗实现临床缓解或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达标治疗能够实现稳定病情、阻断病程和骨质破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人对治疗的疗程乃至于药效以及最终的结局认识还是不够的,临床上很多病人只是满足于治标,不注重规范配合医生做好全程达标治疗的流程。”古洁若说,“类风湿关节炎常规观察一个治疗方案至少需要三个月,一般要六个月,病人才能达到一个关节都不红、不肿、不痛,但是很多病人不痛了停药,痛了又吃两天,而且整个用药的策略是不够系统和完善的,没有达到临床缓解的状态就随意减药、停药,是不规范的。”(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