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装上轮子,首个会动的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现身海珠海幢街
2020-06-13 10:5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建立“1+14+N”网格化治理模式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李玉梅

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宝贤社区居民的一条条意见,通过居委反映到党工委,派单给对应科室,没花多久,问题就解决了。

日前,一个因解决居民问题而生的可移动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现身宝贤社区,投放时间一过,这里的垃圾桶便会被拉走,留下的垃圾分类架因为设计时尚,成为社区一道风景线,而当有需要的时候,垃圾分类架因为添加了轮子,也可以轻松被拉走,还居民一条毫无阻碍的道路。

可移动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

网格化助力垃圾分类精细化

6月12日晚7时,羊城晚报记者来到宝贤社区,只见垃圾分类投放点旁已有在职党员、垃圾督导员、城管执法人员站岗,耐心为居民指导垃圾分类。

居民张姨丢完垃圾,在投放点旁的洗手池洗干净手,就准备到社区广场散散步,“现在投放点比以前好看了,还有太阳能灯照明、有洗手液洗手、垃圾桶下面加了不锈钢垫板方便清洗,我们提的建议都有人处理跟进,真好!”

垃圾分类投放点下垫有不锈钢垫板方便清洁

记者了解到,去年开始,海珠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将网格化治理模式应用到基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面,构建起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抓、党政领导班子分工具体抓、科室部门负责人担任网格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联同社区负责人主要抓的网格化联动管理机制。其中海幢街成效尤为显著,辖区物业小区、机团单位高标准落实垃圾分类要求,日均分类收运厨余垃圾超过8吨,精准分类比例达16%。

海幢街环监所所长罗建瑜告诉记者,在没有推行网格化基层治理垃圾分类实践模式前,市民反映的问题首先是到环监所,但有些问题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协调解决,就会导致群众看见的“效率低下”,“自从推行网格化基层治理垃圾分类实践模式,解决效率高了很多。

群众有问题、困难,直接找居委,居委反映给党工委,党工委派单到各社区和相应科室,实现‘群众点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流程。”罗建瑜表示,因为这个模式,已经解决了不少居民问题,比如有居民反映垃圾收集点污水横流,党工委马上安排人处理,同时在垃圾桶下垫不锈钢垫板,以免垃圾液渗漏到地面难以清洗;比如有居民反映定时投放点的摆放有消防安全隐患,街道打造了首个会移动的定时投放点,满足居民需求。

海幢街“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工作群

建立“1+14+N”网格化治理模式

饮食店铺占道经营、雨棚脱落、路灯不亮……在海幢街“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工作群中,无时无刻都有群众的身边事反映到群上,等待被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只是海幢街应用“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的一个分支。

记者了解到,依托“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海幢街建立了“1+14+N”的基层治理网格化结构模式,“1”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14”是以社区划分14个基础网格,“N”是区域难题导向的重点网格,根据社区实际需要配置网格力量。

在实际工作中,街道挂点领导、网格社区第一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组成网格决策“三人组”,带头走访调研,与居民沟通协商,解决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难事。

海幢街党政办主任林汉周挂点宝贤社区网格第一书记,他坦言,挂点网格书记后,身上的担子重了,责任感更强了,“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网格这块环境卫生、电梯加装、下水道堵塞等等民生事都要管,要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马上协调多部门去解决,群众满意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林汉周表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