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云宣 全碧芳 高剑锋
平整宽阔的大理石地砖,雕刻精巧的花岗岩栏杆,内容丰富的主题墙绘……日前,白云区同德街海防街碧道工程已完工开放。
昔日乱搭建、加建的违建经拆除和整治修缮后,变身集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骑楼景观亲水碧道。
打造骑楼景观,增添休闲去处
提及城中村和河涌,很多人会想到“脏臭”二字。但在同德街海防街涌边,一条骑楼式碧道却让人眼前一亮:门口是典型的骑楼风格,一路前行,可休闲散步,也可驻足赏画;河水干净,没有漂浮物,也闻不到臭味。
沿路前行,地面是平整宽阔的大理石地砖,不时可见休闲凳、小景观,岸边的花岗岩栏杆雕刻有祥云繁花,栏杆加高了30厘米,提高防洪能力。骑楼上开辟了约1000平方米的主题墙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扫黑除恶、廉政文化、法治等主题,让居民在休闲的同时,也能接受文化洗礼。碧道走廊顶部和柱子上安装有实木仿古LED灯,增添了古韵。
据该项目施工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海防街碧道工程全程210米,将原有的31栋居民楼房一楼部分改造为骑楼风格,地砖铺贴面积约1200平方米,新建沿岸花岗岩栏杆210米,安装仿古灯具49盏。工程历时90天完成,于5月底全线建成开放。
同德街城管科科长王明敬表示,海防街原来是新市涌同德段唯一一段没有打通的巡河通道。如今碧道建成后,新市涌同德段3.47公里长的巡河通道全部打通。原本密不透风的城中村地带,变成了集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骑楼景观亲水碧道,整体提升了粤溪村的人居环境。
“以前沿着新市涌边跑步散步,就是最后这段不通,得折返,现在倒变成最漂亮的一段了,散步也很舒服。”粤溪村村民许瑞聪说。
拆除涉水违建,争取村民支持
很难想象,海防街碧道的前身是一片乱搭建、加建的违建。自去年8月开始,同德街对新市涌海防街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31栋村民住宅,开展整治工作。
王明敬告诉记者,按照广州市河涌治水相关工作规划,河涌两岸6米范围内的房屋需要治理。由于类似房屋不少涉嫌违法建设,为治理好新市涌海防街段,该街拆除了18宗违建,约400平方米。但在对河涌边余下的房屋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房屋属于民宅且有相关建设凭证,如何治理一时考验着政府和项目推进方的智慧。
“我们和村民反复沟通,让大家理解和支持治水工作,于是就有了如今的‘骑楼’场景。”王明敬表示,一开始难免有部分村民不同意,该街就组织大家到云城街萧岗村参观亲水碧道,施工方还就地打造了一段样板碧道,让村民亲身感受整治成效。经反复做工作后,村民都同意腾出民宅一楼部分使用功能。
同德街还邀请权威部门对民宅进行鉴定,设计出仅拆除不涉承重功能的墙体,保留承重墙柱并加固房屋的方案,使治理后的房屋一楼呈现骑楼效果。除了拆墙,施工方同步推进雨污分流工作,增建化粪池和排污管等,解决了建筑物污水直排河涌问题,并将拆后的墙面统一整饰成了彩绘文化墙。
“虽然损失了一楼的一些利益,不过我们也理解支持政府的治水工程,现在环境确实变得更好了。”村民郭先生在带头同意拆除后,还主动无偿为施工方建设提供水电。
借力治水工程,提升人居环境
记者还了解到,新市涌防洪补救与整治工程主要是对新市涌沿线系统进行整治,海防街碧道是新市涌河涌整治工程的重要一环,遇到的困难也不小。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海防街碧道工程在去年11月开始动工,工程进度受到了疫情影响。自今年2月18日复工复产以来,同德街、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都想方设法保证工程顺利推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施工方采取了分断面、分点位、错工序、分批次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并加派人手,把工期抢回来,最终在5月底为村民建成了一条堤固岸美、充满风情的休闲碧道。不只是建设海防街碧道,同德街持续全面有序推进治水工作。
除了打通巡河通道,该街还推进铺设排污管网,对辖内现有河道进行清淤拓宽,提升河涌的防洪排涝能力。目前,4条自然村已经完成污水改造,初步实现了雨污分流。横滘涌、鹅掌坦涌和粤溪涌正在清淤;田心涌、新市涌和石井河正在或即将建设拦水大坝工程,以大幅提升河涌的行洪能力,消除城区内涝隐患,整体提升人居环境和品质形象,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