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蝶变:广东梅州黄埔村用茶树菇铺就脱贫路
2020-06-04 19:1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通过4年的帮扶工作,2020年4月,黄埔村贫困户脱贫率达100%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栩豪

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县城向西北出发,途经30公里的路程,便到了华城镇黄埔村。6月初,当记者来到黄埔村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崭新的进村路——状元路。

“原来这条路只有3米半宽,路边是污水沟,是典型的‘脏乱差’路。”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政府派驻华城镇黄埔村第一书记梁江峰告诉记者,自2016年番禺区扶贫干部驻村帮扶以来,黄埔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扶贫干部们的带领下,羊城晚报记者走进黄埔村,见证黄埔村脱贫攻坚以来的改变。

共建引领,建设美丽黄埔村

黄埔村是清代武状元李威光的故乡,是一个有着状元文化,红色历史涵养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浓厚的贫困村。

2019年,原先在五华县安流镇开展扶贫工作的梁江峰来到黄埔村,任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政府派驻华城镇黄埔村第一书记。

刚来的第一天,进村的主路便让梁江峰心头一紧:这是一条三米半左右的烂泥路,难以行车,路边便是臭气熏天的污水沟。“我从村民的眼神里看不到高兴。”梁江峰回忆,“这个村子要脱贫,难。”

如今的进村主路

数据显示,黄埔村共有907户4823人,其中贫困户63户209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后,梁江峰和扶贫干部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了改变黄埔村过去贫困落后和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扶贫工作队决定,发挥“党支部+理事会”的议事模式作用,结合共享共治党群工作思路,将黄埔村改造成为一个红色美丽乡村。

要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哪来?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村理事会和乡贤积极协商,通过倡议“四个一点点”,即村民让地一点,乡贤捐资一点,上级补助一点,帮扶单位支持一点,共筹集到300多万元用于修建村里的基础设施。

如今再走进黄埔村,可以看到约5公里的农田灌溉水利、约3.3公里7米宽的状元路和约1.5公里6米宽的中心路等建设,村子里的标志性建筑——李威光故居也得到了修缮和布展,用于做村民议事厅。

李威光故居

村民的自发修缮意识也得到了提高。黄埔村通过议事协商的模式,党员干部和理事会成员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宣传,动员村民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村民纷纷对个人老旧房屋、废弃建筑等进行拆除。

稻田边的村舍

站在黄埔村,稻香扑鼻而来,崭新的房屋错落在大片的稻田之中。“村容村貌如今得到了显而易见的提升。”梁江峰说。

种植茶树菇,为村民增收

除了交通不便,没有支柱产业、特色资源,是阻碍黄埔村拔掉穷根的另一重要原因。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番禺区石楼镇的帮扶下,黄埔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茶树菇种植产业。同时,帮扶单位投入75万元扶贫资金,助力贫困户增收。

40岁的黄埔村村民周建群便是受益者之一。周建群身患疾病,难以从事相对复杂的工作,此前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便帮助引导她种植茶树菇。

在周建群家中的茶树菇种植房里,记者看到,一个个菌包整齐排列在架子上,几乎挤满了整间房子。这会儿正是采摘期,周建群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茶树菇。

周建群正在采摘茶树菇

由于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种植要求不了解,刚引进时,周建群颇是为难,“连浇水都不知道怎么浇。”周建群告诉记者,扶贫干部为此请相关技术人员,每周到她家中指导如何种植。

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周建群逐渐熟练起来。“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做得这么好。”小小的茶树菇,不仅让周建群退出了贫困户,也让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此外,为破解贫困户对自主种植茶树菇致富信心不足、持观望态度的困境,黄埔村党支部书记李宪永还带头投入资金10多万元建设茶树菇家庭种植农场,并带动贫困户李国芳、李正兴、周建群等3人种茶树菇,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巩固脱贫基础。

产业引领,为黄埔村留下了“带不走的财富”。2019年,黄埔村投产种植30万枚茶树菇菌包,产量达60万多斤,产值240万元,实现当年分红77500元,带动贫困户和村民就业20多人。“有了相对稳定的支柱产业,村民的脱贫就有了保障。”梁江峰说。

发展旅游业,破解产业单一困境

通过4年的帮扶工作,黄埔村实现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13803元增加到2019年16479元。2020年4月,该村贫困户脱贫率达100%。

脱贫攻坚的重点不仅是为了贫困户脱贫,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重中之重,目前,第一产业仍是黄埔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如今,脱贫攻坚进入收尾阶段,驻村扶贫工作队总会离开,如何进一步挖掘黄埔村各类资源的潜力?

村民在田间劳作

在梁江峰的设想里,不仅要在短期内通过马岗鹅、茶树菇、高山红薯的培育种植让村民脱贫,未来,还要依托李威光故居的优势,吸引周边游客到黄埔村观光旅游,后期还计划开发民宿、农庄等旅游资源,破解黄埔村产业单一的困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