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统村落,再现岭南乡愁,广工这个团队在与时间赛跑
2020-06-04 19:3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抢救性保护古村落,为100多个乡村做建设规划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陈吟 刘芷含

双峰寨、华阳寨、思诒堂革命遗址、阮啸仙旧居、南雄梅关-乌迳古驿道、南天门、岭南大学、东吴大学……广东粤北地区不但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

挖掘、整合好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推动当地特色发展,是广东实现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将科研用于实践、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

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大力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建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围绕工作部署,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下简称建筑学院)朱雪梅教授带领“筑觉学社”团队迅速开展了岭南大学及东吴大学旧址的历史文化挖掘、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规划设计、研学基地及特色村发展等系列工作。

朱雪梅在韶关浈江大村调研踏勘

抢救性保护古村落,为100多个乡村做建设规划

5月30日,记者乘车前往韶关浈江大村,天下着瓢泼大雨,村里泥泞难行。然而,这种环境却阻挡不了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朱雪梅上山展开调研的脚步。“我国城市化进程现在越来越快,作为地方文化遗产重要载体的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受到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一些古村落成了‘空心村’甚至消失,需要我们抢救性保护。”朱雪梅说道。

朱雪梅团队在韶关浈江大村调研踏勘,鞋子沾满了泥土

“有些古村落前一年还好好的,后一年就不见踪影了,现实的紧迫性与肩上的使命感鞭策着我们与时间赛跑。”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朱雪梅在23年前带领广工建筑学院师生自发投身传统村落保护事业,在此基础上于2017年成立公益组织“筑觉学社”,发挥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特长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献策献力。

“筑觉学社”团队成员合照

“抢救古村落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需要不断的坚持,更需要理性态度和科学方法。”朱雪梅提出,一方面需要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创新,另一方面要树立文化自信并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我们要持续改善环境,完善配套并拓展乡村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才能上下联动,实现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动共进的双赢局面,做到既宜居又特色彰显,再现岭南乡愁。”

她和团队多年如一日,克服了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气候不适、资金缺乏和环境恶劣等困难,积极开展乡村发展振兴、乡村人才培育、乡村文化保护与活化等工作。

通过多次深入的现场访谈调研和勘察纪录工作,他们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广东地区古村落的保存状况,挖掘了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安岗村、张屋村、河源市和平县林寨兴井村、潮州市潮安区龙湖寨、饶平县大榕铺村、湛江市雷州潮溪村等一系列优秀古村落和古驿道的资源。同时,对石塘米酒、月姐歌、舞春牛、舞龙灯等非遗进行整理与保护,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古村落及其优秀历史建筑的登记制度和村落保护预警体系。

安岗村昔日的垃圾堆经团队规划改造变成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

截至目前,他们已调研数百个乡村聚落,完成超过100个乡村建设规划、30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协助15个传统村落、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成功,获得了国家财政传统村落保护资金8000多万元及3亿以上建设经费,增加20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2000余人脱贫致富。

展示华南教育历史,打造综合性研学基地和特色精品村

去年以来,朱雪梅带领团队频频和韶关市各级政府部门反复深入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现场,开展基地踏勘、文化挖掘等调研工作,并多次驻扎在村数天。

樟树下方是昔日岭南大学校舍所在地

通过历史信息比对、当地老人求证,朱雪梅团队逐步明晰了岭南大学及其附属中学、东吴大学、协和神学院四所学校当年办学旧址及重要建筑场所的位置及规模。

保护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发展。团队在调研踏勘和宣传展示的工作基础上,对研学基地(大村)及周边现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一个方案经常要调整四五次,既要考虑长远落实好省市各级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等政策,做好村和研学基地的互动互补,又要考虑村民们近期多种利益需求,还要根据复杂的地形因地制宜”,朱雪梅解释了自己成为大村“常客”的原因。

团队成员在安岗村走访调研
在此期间,团队协助推进项目各项工作,参与项目点现场选址、用地场地征租、基地讲解等具体工作。每当研学基地附近施工现场挖掘出土含有历史信息的物件时,朱雪梅还要当“施工指导员”,叮咛施工人员“好好保护这些‘宝’,把工作做精做细”。

在朱雪梅看来,粤北华南教育历史显示了广东教育苦难、平凡而伟大的历史。为此,她和团队打造的研学基地(大村)以办学遗址、旧址、遗存为载体,展现钟荣光、李应林、司徒卫、冼玉清、陈心陶等教育家对广东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贡献,以及黄翠芬、黄本立、伍沾德、陈香梅、张悦楷等广东名人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

同时,团队以乡村振兴为标杆,力图打造展示近代华南教育和南粤古驿道的历史与文化资源,传承与弘扬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烽火教育精神的“文、旅、农、教、研、体、产”多方面发展的广东综合性研学基地和特色精品村。

吸纳青年投身事业,2000多名成员加入团队

“作为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大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共同保护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在朱雪梅的呼吁下,越来越多的有志者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她的学生李源霖就是其中一位。

李源霖指导师弟师妹开展调研

李源霖在研究生阶段师从朱雪梅,在她躬身力行的授业传教下,他认识到乡村文化的价值,理解到作为一名从乡村走出来的学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希望运用学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规划设计营造的手法,改善广大村民的生活品质,也为自己的家乡带来发展动力”。

如今,李源霖成为“筑觉学社”理事长,随同朱雪梅推动多个乡村发展项目,并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了安岗红色村的设计建设。他向记者介绍,安岗村是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之一,此前,安岗村拥有经济条件差、卫生环境差、历史文化遗址破损、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

为此,团队把红色革命遗址“修旧如故”,再现当年场景,通过对华阳寨战斗场景模拟、现场体验教学等内容传承红色革命基因;通过保存古村落风貌、保留民居元素,串联各红色革命遗址点,对红色村落进行整体片区修复;通过美化乡村环境,引入红色产业,发展振兴乡村。“在此过程中,我的规划理念也不断成熟,带探究精神的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心里形成了一把推进项目进程、度量项目落点的尺子。”李源霖分享道。

学生在研学基地(大村)调研学习

20多年来,朱雪梅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已先后吸纳了2000多名成员。同时,还通过举办“筑觉杯”学生设计竞赛等方式扩大影响,目前已经得到华南地区高校许多学生的积极参与,吸纳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中来。保护传统村落,再现岭南乡愁,他们一直在路上……(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