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莫冠婷 肖明
“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孤儿的心里在想什么,儿童福利院养育了我们,我们要用生命去守护这些孩子。”
这既是潮州市儿童福利院“90后”一线护理员李露新和李露南2016年入职时的初心信念,也是今年春节抗“疫”阻击战打响后她们第一时间报名请战的心声。
自1月22日福利院发出全封闭管理的通知后,这对“姐妹花”已连续4个多月不离院,坚守护理一线照顾院内44名孤残儿童。和其他同事不同,她们从小在福利院长大,2016年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家”,用行动回报福利院的养育之恩,共同为孤残儿童构建一个温馨的家。
疫情当前,4个多月足不出院照顾44名孤残儿童
潮州市儿童福利院始建于1981年,目前共有44名儿童,年龄最小的不足3岁,大部分患有智力或肢体残障,生活不能自理。今年1月23日起,福利院由于疫情防控实行封闭式管理。封闭管理期间,露新和露南分别负责婴幼儿和女智力障碍儿童的护理,每天为孩子们洗澡、穿衣、喂饭、测量体温、对各个区域进行消毒。
露新负责照顾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5岁,穿衣、吃饭、喝水、洗漱都需要照顾,一些婴幼儿更是每隔3小时就要喂奶、换尿布。疫情发生前,露新还负责3名外出上学孩子的接送工作。
每天早上6时起床,露新叫醒上学的孩子们,陪他们吃早餐后,送他们到学校,放学准时去接回。疫情发生至今,孩子们都在院里上网课,她就每天耐心陪伴孩子按时上网课、辅导写作业。
露南负责照护15名有智力障碍的女孩子。每天6点多起床,露南先为孩子洗澡穿衣,再到食堂领取孩子们的早餐并为她们一一分配好;早餐结束后,便收拾房间并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对公共设施进行擦拭消毒;白天还陪孩子们晒太阳、做游戏;晚上,哄孩子们睡着后,还要多次起来查房,为几个爱蹬被子的孩子盖好,防止他们着凉。
2月28日,福利院安排医护人员到院对孩子和全院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对于从未接触过咽拭子检测的孩子来说,容易出现紧张情绪,露南和露新耐心地安抚每一个孩子。露如是一名智力障碍儿童,看到全副武装的医生便大哭大闹,还咬断了医生的压舌板。
露南赶紧牵着她的手,一边安抚,一边拿来她最喜欢吃的糖果:“乖乖听话,让医生帮你看看,一会儿就能吃糖了。”露如慢慢平静下来,在露南耐心引导下,顺利完成样本采集。
防疫期间,由于封闭管理,平日定期到福利院为孩子们理发的志愿者无法到院。看着院里孩子们渐长的头发,露南和露新两人找来理发工具,自己动手为全院44名孩子理发。
“虽说比不上专业发型师,但我俩还是觉得挺佩服自己,至少以后可以兼职当孩子们的专用发型师了。”露南笑着说。
为爱回“家”,努力当孩子们的超级“妈妈”
1995年,露南和露新先后入住潮州市儿童福利院,从此,这里成了她们的“家”,工作人员也成了她们的家人。这个“家”和这份爱给予了她们新的生命,为她们开启了新的人生。
李露南说:“我们的童年都是在儿童福利院度过,可能有人觉得我们很可怜,但是我们却享有许多‘爸爸’、‘妈妈’的爱,他们的爱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让我们快乐成长。”正是这份感念和爱,让露南和露新在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回到福利院工作,守护那些与她们命运相同的孩子们。
露南的手机屏保是她和小若的脸贴脸自拍照。小若因患唐氏综合征,出生不久就被遗弃,送来儿童福利院后,由露南照顾她。小若非常依恋露南,每天晚上要露南陪在身边才肯入睡。“我永远不会忘记,小若1岁多的时候,一天我正抱着她看电视,突然她对我喊了声‘妈妈’。”
听到这一声稚嫩的呼唤,21岁的露南泪水夺眶而出,这是小若第一次开口说话,也是第一次有人叫露南“妈妈”。孩子的信任和托付化作一声“妈妈”落在露南心间,既让她感动,也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以前,福利院养育了我们;现在,我们要用生命去守护这些孩子。”
从2016年学校毕业回到福利院工作至今,露新和露南把一腔爱心倾注到孩子身上,日复一日地围绕着孤残儿童的吃、喝、拉、撒、睡转圈,就像孩子们的“妈妈”,共同为这些有着相同经历的孤残儿童建造“温暖的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供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