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切换三重身份,这位深圳保育员当好福利院孩子们的守护人
2020-05-31 19:5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白天上班时,他是照顾18名脑瘫孩子的保育员;下班脱下工作服后,他是一名“模拟家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莫冠婷 肖明

新冠肺炎突然来袭,作为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孤残儿童、困境儿童的疫情防控牵动着社会关切的目光。在守护孤残困境儿童这个不一样的战场上,广东各地涌现出一批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逆行者”。

他们时刻把儿童的冷暖和安危放在心上,用责任和担当为孤残困境儿童撑起健康安全防护网,用陪伴与关爱助孩子们渡过难关。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保育员张智全就是其中一位。

张智全在活动室带领福利院孩子学音乐

“我是党员,应该冲在前面。”今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身为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保育员中唯一的共产党员,张智全毅然放弃回家,用行动把初心使命刻在战“疫”一线,24小时为福利院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变身服务”:

白天上班时,他是照顾18名脑瘫孩子的保育员;下班脱下工作服后,他是一名“模拟家长”,陪伴“模拟家庭”里的4名孩子,让他们跟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中心自1月20日实施封闭式管理,成立24小时随叫随到的备勤备班备岗队伍在院内驻守,张智全第一时间报名,“哪里缺人、哪班缺岗,我都做好随时上岗的准备”。

张智全夫妇都很喜欢小孩子,2017年夫妇俩入职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每天早上8时许,张智全都会来到中心4号楼202房间上班,照顾班上的脑瘫孩子。由于中心实施“养教康一体化项目”,身为保育员的张智全实际上兼顾护理员和老师的角色,把教学、康复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每天,他细心照顾着孩子们,为孩子们喂饭喂水,穿衣洗漱,抱孩子上洗手间或者换尿不湿。有些孩子吃饭时都不张嘴,张智全只能想尽办法逗他们;有5个孩子消化能力较差,张智全就额外给他们再喂一顿营养汤和两餐配方奶。

照顾生活之外,他还在活动室里带领孩子们开展唱歌、做运动操、做康复训练等活动,舒缓疫情期间孩子们的情绪,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下班后,张智全回到“模拟家庭”又化身为一名“模拟爸爸”,慈父般地用心陪伴4名残障孩子成长。

“模拟家庭”是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在2004年启动的项目,由一对真实的夫妻和4名不同病残程度的儿童组建。张智全的妻子谢彩英平日24小时专职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准备一日三餐,负责上下学接送,帮助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康复练习。

张智全和妻子谢彩英陪伴“模拟家庭”孩子

疫情发生前,张智全夫妇每天都陪孩子进行打篮球、到花园散步等户外活动;疫情期间,由于无法外出,孩子们心情变得焦躁不安,张智全就耐心地和他们谈心,一遍又一遍教会他们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陪他们一起看电视唱歌、画画涂鸦、动手制作简单小玩具,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情绪。

2017年至今,张智全夫妇的“模拟家庭”照顾了10名孩子,有5名先后被收养,后来又有新成员加入。10岁的“唐宝宝”小文和张智全相处时间最久,经过3年的培养教育,小文从刚到“模拟家庭”时只能说两三个音节到现在会说简单的短语,每当听到小文说“爸爸吃饭了”“爸爸快起床”,这是张智全最幸福的时刻。

疫情期间,作为备勤备班备岗小组成员,张智全承担起了消毒防控的重任,同时遇到突发情况需立刻应变处理。2月28日,中心安排医护人员到每个房间为孩子进行咽拭子测试。

但从未见过全副武装采集咽拭子的孩子们还是感到害怕,有的哭闹起来,“不用害怕,慢慢打开嘴巴就好……”张智全全程陪护在孩子身边,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安抚他们。“看到熟悉的面孔,孩子们就有了安全感。”最后,孩子们全部顺利完成检测。

从刚入职时的不知所措,到后来对孤残儿童接纳怜爱,在张智全看来:“他们都是我带大的,都是我的孩子。对待这些孩子需要有一颗真心,还需要有爱心和耐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供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