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刻不容缓
2020-05-22 15:1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李国辉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我国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上的决心。

笔者认为,尽管国内疫情持续向好,但国外疫情仍旧不断蔓延,在我国公共卫生建设中补短板、堵漏洞仍属刻不容缓。

笔者特别关注两点:一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二是报告特别提出要“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首先,疫情直报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不必多说。我国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疫情信息从基层发现到国家疾控中心接报只需要4小时。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无情的检验后,如何让疫情直报系统更加“科学”“畅通”,避免发生失灵,应是“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的题中之义。

笔者认为,必须堵住疫情直报系统的漏洞,进一步健全、明晰疫情直报的主体和权责,尤其是应当加强医院和临床医生在疫情直报中发挥的职责和作用。

其次,报告提出,要“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新冠疫情早期武汉“一床难求”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正是经历了这样“血”与“痛”的“检验”,我们才知道在公共卫生防疫救治的医疗设施上,我们缺什么、弱在哪,其中一个尴尬的现状是——国内大多数传染病医院都没有一个生物安全防护条件达到P3级的实验室和解剖室,这或许正是短板中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由发改委、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文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各省份均要尽快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每省至少有一个P3级实验室,实现快速反应和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的同时,有效快速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各地应对照标准和要求尽快落实,也应防止出现盲目上马条件不成熟或与疫情防控无关的项目。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晚报资料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