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门诊"报复性增长"!专家:对社交隔离应建立新认知模式
2020-05-16 21:0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面临新型社交隔离状态,一线医护人员、社区中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也需受到重视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复工复学有序进行,心理健康此时受到各界关注。近日,广州多家医院的心理与精神科门诊,求诊量增加。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对记者表示,自5月9日广东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降为三级后,人们就诊意愿明显增加。而最近三周,广州大、中、小学陆续返校复学,也产生了心理咨询和干预的需求。

5月11日,广州天河中学学生返校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宋金峪 摄

专家提醒,对于未来可能面临较长时间的人类社交受限状态,应建立新的认知行为模式。

心理求诊出现“报复性增长”

“目前我的精神科与心理科门诊,一个月内都已预约满号。”作为广东首批组队支援湖北的心理专家医疗队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彭红军已经回到广州,正常开诊,“在社会各界重启后,心理问题会有更多的求助者是正常的。”

彭红军表示,目前求助人群主要有几类型:一是疫情期较长时间隔离的应激状态,可能导致不同人群出现心理问题,很多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矛盾被激发暴露;

其次,一些原有病患在疫情期无法持续就医,尤其是兴奋躁动等病情较重人群,为预防交叉感染曾一时无法被收治入院。

以上两种积压的心理求诊需求,在响应级别降低后集中“爆发”。此外,复工复学后,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学生不适应,也产生了心理求助需求。

尽管各大医院设立了不少线上心理咨询等服务,但贾福军主任医生表示,由于线上形式的限制,大多只能进行较简单的答疑类心理咨询,而较复杂的互动类心理干预,仍以面对面的线下交流效果更佳。

从广东省人民医院设立的24小时心理热线反馈来看,不少外地求助者仍希望通过线下方式进行心理干预。

面临新型社交隔离状态
重点人群更需心理调整

目前广州各大中小学陆续返校,不少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活动。

“学生在长时间隔离状态后,重回看似熟悉但很大变化的环境中,又面临新的社交受限模式,学习方式、学习空间以及人际社交方式,都有很多变化,而非完全恢复原状,心理调节非常必要。”

贾福军表示,与一般的长假返校不同,经历疫情期隔离后的学生返校,需要适应社交模式的新变化。

4月27日,南沙师生返校开学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张豪 摄

对于世卫组织表示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人类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仍面临一定的社交受限状态,贾福军建议,应建立新的认知行为模式和习惯,从认知上接受社交受限状态为新常态,形成习惯,达到新的心理平衡状态。

此外,彭红军提醒,除了一线医护人员,社区中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的心理健康也需受到重视。

疫情防控前期累积的焦虑、抑郁,甚至部分人还会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些症状,过了半年后,还可能会有反复闪回或噩梦等症状出现,都应及时求助心理医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