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贫困村的温室里开满了致富的兰花
2020-05-14 22:4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羊和村的温室里开满了致富的兰花,而致富的兰花又开在了全村人的心里。”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国辉

位于东江边上的省级贫困村——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羊和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前坑坑洼洼的羊肠村道,如今已变成宽敞美丽的乡间绿道;数十位村民在温室大棚里用海藻种植兰花,干得满头大汗却欢声笑语;一年可克隆3000万株兰花的植物克隆工厂正紧锣密鼓地装修、调试设备……一幅新农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在对口帮扶单位惠州市人大的带领下,得益于4400多万元扶贫资金的注入,羊和村引进花卉企业建设了2.5万平方米的兰花培育、种植基地,规模位居全省前二十。今年,该村有望增建10万平方米的蝴蝶兰温室大棚,全部投产后蝴蝶兰种植规模或成全国最大。

蓬勃发展的产业正给羊和村注入滚滚生机。2019年,羊和村28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多元,实现全部脱贫出列。惠州洋和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到明年,仅花卉种植基地就可以吸收不少周边村民就业。“羊和村的温室里开满了致富的兰花,而致富的兰花又开在了全村人的心里。”5月8日,羊和村驻村第一书记肖岳云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骑摩托车进不了贫困户家里
扶贫干部誓言就从修路开始

羊和村位于东江边上,是一个有着三种语系、14个姓氏的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64人,一度被打上贫瘠、没落、消极的标签。2016年4月,扶贫干部肖岳云进入村里时,自然村的泥沙路一到下雨就坑坑洼洼,他骑着摩托车也进不了村民家里,只能脱鞋走路进去。强大的反差一度让肖岳云心里一片黯淡,他决定,改变羊和村的面貌就从修路开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纵横交错的村道长达8.26公里,由于没有硬底化指标,道路要拓宽就必须要说服所有村民,肖岳云走进一户又一户村民家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位年长的村民开始不同意,拦在路上不让搞,直到其他村民纷纷说情才终于同意。

惠州市人大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并积极协调了各类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终于将8.26公里的村道修建拓宽,并全部装上了路灯。为了提高村民幸福感,村里还改建了村小学,新建了公共服务站、村卫生站、文化活动室和村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肖岳云再进入一户户村民家里时,都会被村民热情地围着。

路宽了,村民生活便利了,但没有产业就赚不到钱,村民的心里就笑不出花来。“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就在于产业没有特色,如果有特色,就不会是贫困村了。”肖岳云说。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村里开始在产业上“趟路”,“没有特色,那就做出特色来”。刚开始,村里尝试进行土地流转,弄出了100亩地,建了一个占地5亩的蔬菜大棚。结果,由于规模小、收益低,投了钱却产生不了效益,贫困户也不愿意去做。眼看着蔬菜大棚陷入僵局,肖岳云急在心里,睡觉都睡不好。

2018年,恒大集团捐赠2亿元助力博罗脱贫攻坚,在各级政府帮助下,羊和村抓住机会,成功申请了4400多万元,一方面用于建设4.4公里的道路基础建设项目,一方面则在原来100亩地的基础上,增加流转了1000亩地,用于发展蝴蝶兰大棚种植产业。找准了产业方向,羊和村终于挤进了发展的快车道。

“植物克隆工厂”即将投入使用
羊和村或成国内最大蝴蝶兰基地

将企业引入村里,羊和村用出了许多产业园招商引资的招数——土地流转平整,道路建设完善,连大棚都由恒大集团出资建好了壳子……优越的条件很快吸引来了佛山顺德的花卉企业,多方签订框架协议后,惠州洋和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蝴蝶兰大棚种植产业终于落地羊和。引入花卉企业,村里虽然不占股,村集体和村民却实实在在地获益了。

肖岳云给羊城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已建设好的花卉大棚租给洋和农业公司一年租金就有50万元,土地流转了1100亩,村里每年可以获利100万元。此外,已有包括贫困户在内的近40名村民到洋和农业公司工作,平均每月工资可达3000元……2015年,羊和村集体收入仅2.5万元,到了2019年,集体收入已经达到90多万元,是2015年的36倍。2019年底,28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80元,而洋和农业公司去年也实现了数百万元的效益。

5月8日上午,在洋和农业的蝴蝶兰种植大棚里,52岁的村民王少英和十多位村民正以计件形式在大棚里打工,她们将培育好的一株株蝴蝶兰苗小杯换大杯,换一个7分钱,一天可以赚近100多元,一个月下来就可以拿到近3000元工资。温室大棚里比较闷热,王少英与村民们手上动作飞快,连脸上的汗都顾不上擦。“以前在村里只能种地,现在有活干,有钱赚,生活也好一些了,大家在一起都很开心。”王少英说。

从外乡嫁到羊和的梁清娟此前一直在深圳工作,听到村里建起了兰花种植基地后,她毅然辞去工作回村加入了洋和公司。尽管薪酬没有在深圳时高,但梁清娟却满脸幸福。她说,自己喜爱兰花种植,回到家乡也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在博罗上学的儿子,一举多得。

惠州洋和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龙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按照他们现在2.5万平方米的蝴蝶兰温室种植规模,在广东可以排在前十五名。如今,蝴蝶兰种植基地的品种已经达到200多个品种,待他们正在装修和调试的组培室(又称“植物克隆工厂”)投产后,一年可以克隆出3000万株蝴蝶兰苗,这一规模放眼全国也是位列前茅。如今,花卉种植基地仍在不断扩大,明年就可以吸收不少周边村民就业。

让肖岳云和村民们兴奋的是,2019年底,恒大集团在考察了羊和村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后,对这一产业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看好,已经初定今年再捐赠1亿元帮助羊和村再建设10万平方米的智慧花卉温室。若顺利落成,羊和村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可以解决周边村民就业1000人以上。一着棋活,满盘皆活。博罗县杨村镇党委书记邓田芳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产业扶贫给羊和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收入呈几何指数增长,如今已被称为“博罗东部第一村”。

在镇政府门口的项目公示牌上显示,未来5年,杨村镇将依托兰花产业的名片和周围的绿水青山,引入13亿元资金,在羊和村打造“十里洋和”度假胜地。“精准扶贫改变了羊和的环境,更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让大家都看到了值得期待的未来。”邓田芳说。

对话第一书记肖岳云

羊城晚报:除了蝴蝶兰种植产业,能否讲述一个让您印象最深刻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例子?

肖岳云:我们村有个40多岁的贫困户罗思波,妻子患病在家,全家以前一直靠罗思波打散工收入和妻子低保金生活。2016年,我们帮助他开始养猪,两头母猪连续生了几窝小猪,结果当年就赚了两三万元。后来,他利用帮扶资金,又购买了鸡苗和牛,还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用于发展种养。

2019年,罗思波养蜂和养猪的收入就将近20万元,成了贫困户中脱贫致富的典型。

羊城晚报:作为第一书记,您怎样做好村党支部队伍建设?

肖岳云:我们市人大在帮扶工作中十分重视村党支部的建设,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就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支部成立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民主生活会,在平时的帮扶工作中,也注重对两委干部的传、帮、带,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也一直关心两委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安排两名村两委干部参加电大的大专班学习,通过走出去看、请进来教、组织学习研讨培训等形式,增强村两委干部的发展信心、决心,创造性开展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数据见成效——

羊和村位于博罗县杨村镇东部,东江河边,下辖四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全村有215户共1410人,其中省定贫困户28户共64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有13户39人,无劳动能力低保户15户25人。至2019年底,28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5元,超过2019年省定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66元的标准,其中贫困户罗思波,通过种植、养猪等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如今,羊和村贫困村、羊和村相对贫困户全部出列。

在产业扶贫上,羊和村于2019年6月建设好智慧花卉温室交付给洋和农业公司运营,帮助村民就业50多人,为村集体年增收约50万元,为村民年增收约300万元。村集体收入也从2015年底的2.5万元上升到2019年底90多万元,整整翻了36倍。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