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岸到社区,广东5900名外语志愿者为外籍人士排忧解困
2020-05-07 10:4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他们协助开展来粤返粤人员的口岸接运、排查登记、医学观察、政策咨询、关心关爱等服务工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通讯员 岳青

“这些只有在电视新闻上才能看到的‘特殊装备’,我竟然也用上了!”“00后”大学生志愿者李乐诗就读于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多次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防护面屏和乳胶手套“全副装备”出现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接送区。

为有效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广东各级团组织第一时间招募储备外语志愿者,充实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五道防线”的人员配备和工作保障,助力全方位织密织牢境外疫情输入防护网。

截至5月初,广东共青团在全省共招募储备外语志愿者达5900名,其中有180多名外籍留学生志愿者。他们协助开展来粤返粤人员的口岸接运、排查登记、医学观察、政策咨询、关心关爱等服务工作,累计上岗志愿者超3800人次。

志愿者郭雪云跟随医护人员上门为外籍隔离人员检测体温

从口岸到社区,志愿者无处不在

“国家有需要,我觉得自己出力的时候到了。”朝鲜语专业的敖嘉欣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批支援白云机场海关工作的志愿者,接到招募通知后,她主动报名,独自从东莞赶往广州加入支援队伍。

3月初,境外输入防控形势严峻,出入境关口业务压力陡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组织28名外语志愿者,在白云国际机场海关为外籍旅客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和排查工作。同时,他们将海关检疫表格翻译成多个语种,有效缓解机场口岸翻译人员紧缺的压力。日语亚非学院的陈婕感觉虽然辛苦,“但是大家都努力克服,互相鼓励”。

在海关、边检、检疫等口岸单位,志愿者化身“疫情防控翻译官”,为外籍旅客提供查验、政策解释、健康检查、信息核对、资料补充等服务。

除了入境口岸,在外籍人员较为集中的社区、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安置酒店等,也有志愿者奔忙的身影。他们配合社区“三人小组”,为外籍人员开展一系列关爱服务。

郭雪云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在读研究生,近期她一直在广州越秀区某隔离酒店担任外语志愿者。当医护人员上门做咽拭子采集、体温检测、抽血等工作时,郭雪云会陪同做翻译,转达外籍人员的饮食需求,安抚他们情绪等。

目前,她已经为52名外籍人士提供帮助。“这次穿上防护服和隔离人员面对面,提前感受到医生的责任”,郭雪云表示更加坚定地想成为一名有担当的医生。

为了覆盖更多外籍人员,广州志愿者学院推出七期疫情防控“多语种微课堂”,向国际友人传播疫情防控经验及相关防护知识。“微课堂”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线上点击达35.2万人次。

深圳、江门等地组织了1026名外语志愿者下沉社区,上门探访慰问居家隔离的外籍人员,做好检测、管理和保障服务等工作,并开通24小时外事服务专线。

留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留学生当志愿者,喜闻“乡音”排忧解困

在广州白云区的某隔离酒店,来自喀麦隆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顾文森、布隆迪籍留学生吉恩推着水果和午餐,一间间敲开酒店房间的门,为正在接受健康服务管理的非洲“老乡”们送餐。

针对外籍人员较集中的社区,广州各区团委面向高校、社会招募外籍留学生等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充分发挥“乡音”“乡情”优势,着力争取外籍人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不少留学生志愿者结束健康服务管理后,重返防疫一线,当起志愿者,将他们感受到的关怀和温暖,继续传递给正在接受健康服务管理的同胞们,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广州市白云区团委通过校地合作与社区联动相结合的模式,组建白云外籍友人青年志愿服务队,招募外籍志愿者106名在全区17家集中医学观察酒店和社区,常态化提供翻译、防疫政策和知识宣传、派发防疫物资、暖心关怀等志愿服务,帮助入住并接受健康服务的中外人士5112人舒缓心理压力。

“我在中国住了那么多年,这里是我的家。”在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居住了8年的比利时教师布鲁诺主动到小区出入口处“站岗”,协助做好外籍居民的问询、测温等工作。

此外,南方医科大学招募来自尼日利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13个国家、14名留学生组建国际医疗合作志愿服务队,协助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开展外籍无症状感染者的情绪安抚工作。

深圳组建了一支有韩国、意大利、美国、哥伦比亚、法国、英国、日本等国际友人的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上门慰问、分流转运、政策咨询和解释等工作。他们发挥母语优势,助力构筑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社区防疫防线。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粤团宣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