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林诗妍 黄婷 李婕舒 梁怿韬 宋昀潇
去年6月,广州市商务局发布《广州夜间消费地图》,涵盖全市各区的商场、食肆,提出力争到2021年打造形成“广州之夜”品牌,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珠江琶醍等15个消费集聚区成为“夜广州”消费地标,由此掀起一股包括美食、商业购物、旅游观光等在内的“夜经济”消费热潮。
去年12月,羊城晚报组织进行了“广州市居民夜间消费习惯”调查,并结合调查问卷结果与互联网平台数据,分“味觉消费”“视觉消费”“触觉消费”三部分形成《2019年广州市居民夜间消费习惯报告》,展现广州市民在吃、看、玩三方面的消费特征。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夜经济”消费热潮骤然遇冷。出于疫情严防严控的目的,全民禁足在家,“夜经济”相关消费话题也因此停摆。近来,国内疫情形势逐渐趋于稳定,为尽快恢复国内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转,各省市加快复工复产的节奏,并陆续向市民派发大额消费券鼓励消费。
加速推进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夜经济”发展前景如何?广州如何打响后疫情时代重启“夜经济”的第一枪?眼下,五一长假为释放人们的消费欲望提供了良机,市民纷纷利用该“窗口期”外出“透气”,广州的夜晚也正在重新焕发生机,关于“夜经济”的话题再次摆到人们面前。
调查:夜间消费活动中,超八成广州市民中意餐饮
2月中旬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间,为避免人群集聚,广州市11区陆续发布公告暂停餐饮单位堂食服务,禁止一切聚集性用餐活动。“民以食为天”,疫情期间,安全、快捷的外卖成了足不出户的人们“觅食”的另一种选择。
据美团大数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餐饮商户的复工率已超55%,其中超7成商家的外卖单量已恢复到疫前的60%以上,另有3成商户的外卖单量已经超过疫前。复工复产后,外卖单量相比疫情高峰期增长了230%。
人们通过外卖“觅食”的数据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更为突出,数据显示,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杭州是疫情期间外卖点单量最高的五大城市。该趋势在疫前就有体现,其中,夜间“味觉消费”更是频频“抢风头”。2019年上半年,广州的夜宵外卖订单数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且较前一年同期上升超60%,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美食爱好者们看来,“味觉消费”占据广州夜生活举足轻重的地位,“广州市居民夜间消费习惯”调查中“您一般更多进行哪种夜间活动”的问题下,88.24%的受访者选择了餐饮,远远高出电影、购物、观光等其他活动。
广州的夜间餐厅数量也极大地迎合了市民对“味觉消费”的场所需求,《2019年广州市居民夜间消费习惯报告》显示,广州夜间开放的餐厅(22时至次日凌晨4时之间仍营业的餐厅)占餐厅总体数量的比例为72.5%,该比例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位居全国第二,超过上海和北京,仅次于深圳的76.5%。
数据:白云、天河区的夜间餐厅和夜宵外卖单最多
五一当天傍晚,在天河区岗顶百脑汇入口,尽管商场保持严格的“体温+健康码”进场防控措施,依然阻挡不了戴着口罩的市民热情“帮衬”美食门店。“前来就餐的人流量较假期前有了明显提升”。
疫情期间,百脑汇六楼某连锁品牌餐厅每天只安排部分员工轮值,面对五一假期突增的食客,招待顾客的间隙,当班员工忙得三步并两步小跑起来。不同场景、不同时段的餐饮人气正在重聚,城市里的烟火气已重新燃起。
“食在广州”的招牌不会因为疫情黯淡下去。早在去年8月,广州市发改委印发的《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就提出,要擦亮“食在广州”的招牌。现代商业化背景下,广州夜宵市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无论是镬气十足的大排档,还是独具风情的酒吧街,都有灯火通明、食客盈门的时刻。
不过,相比粤菜、西餐、火锅,标准化流程制作的“小吃小喝”拥有更多的夜间“味觉消费”群众基础,“广州市居民夜间消费习惯”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常光顾的各夜宵品类中,小吃快餐、饮品和面包甜点品类占据前三甲。
从广州各行政区的情况来看,白云区、天河区是广州市民夜间“味觉消费”的大区。《2019年广州市居民夜间消费习惯报告》显示,白云区、天河区近四分之三的餐厅为夜间餐厅,此外,在广州11个行政区内,前述两个区在主要外卖平台上的夜宵外卖订单量也是位列前两名。
从个人夜间“味觉消费”的角度来看,广州市民愿意为多少钱的夜宵买单呢?“广州市居民夜间消费习惯”调查发现,近五成受访者的单次夜宵消费金额在100元以内。不同性别的夜宵消费金额也有区别,调查显示,男性更愿意为高价夜宵买单男性每次夜宵消费高于200元的比例为34.04%,明显高于女性的16.67%。
除了价格之外,餐饮特色、夜宵地点离家距离远近、就餐环境的整洁程度都是影响市民夜宵消费的主要因素。
建议:丰富形式,“夜经济”发展要和群众需求相适应
突如其来的疫情形势下,消费欲望被压抑已久的消费者们亟待“解压”。为此,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陆续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释放上述“压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超过40个城市和地区发放消费券,总金额超过50亿元。
“领到了5元消费券,出来尝尝鲜。”4月30日晚8时许,市民吴小姐抢到某品牌咖啡消费券,在加完班后和同事到店消费。“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优惠,但对顾客的吸引力还不够”。吴小姐认为,眼下大多年轻人白天都在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出来逛街,如果“夜经济”的消费场景或优惠的吸引力不够,年轻人还是更乐意宅家。
新冠肺炎疫前,“夜经济”繁荣曾被认为是提振经济、促进消费的重要一环。《2019年广州市居民夜间消费习惯报告》显示,满分5分的情况下,广州市民对住所附近夜宵市场的满意程度为3.71,不过,看重夜宵店家附近其他消费便捷程度的受访者的平均满意程度仅为2.54,当前广州夜间“味觉消费”与其他消费类型的结合程度还需加强。
这个五一假期间,渐浓的夜色里,城市中重新燃起的烟火气或许会给消费者或商家增添些许信心。
“发展‘夜经济’要考虑到如何提升品味、丰富‘夜经济’的形式。”武汉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陈建新提到,“当前夜间消费场景下,选择餐饮活动的群体远高于选择文化旅游、购物等活动的受访者,可见广州表现出来的仍是传统的‘夜生活’。”
如何提升品味、丰富“夜经济”的形式?陈建新认为,随着市民文明程度的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所转变后,他们便不会仅仅“局限”于餐饮消费,也会利用夜间闲暇时间进行文化内容更丰富的消费活动。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商家、舆论等层面的引导。
“餐饮、购物是夜间经济的常态,吃喝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广州‘夜经济’发展离不开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规律。”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提出,“目前广州的夜间经济中,娱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今后可以主要在特色、便利、安全、宣传推广、打卡地、网红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跟群众需求相适应”。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策划统筹 | 刘云
专题执行 | 徐振天 林诗妍 黄婷 李婕舒 梁怿韬 宋昀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