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展看了!广东美术馆线下推出《穿行·吴武彬作品展》
2020-04-22 18:1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王绍强表示,面对这场人类共同的灾难,公立美术馆的使命,不仅是通过展览和活动深切回应社会、文化和艺术的状态,同时也要通过艺术独特的方式,为困苦中的人们带去希望之光。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刘丹妮

在不少市内公共艺术机构暂停开放的当下,广东美术馆于日前展开了恢复开放后的首个线下新展。这场名为《穿行:吴武彬作品展》的展览在广东美术馆一楼展厅进行,展出了广州艺术家吴武彬新近创作的综合媒材作品。

展览活动将将持续至5月7日。

吴武彬 《殇·NO.1》 纸本水性综合材料

对话“极少主义”,对话内心深处

吴武彬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已从事多年的版画创作,但此次广东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却是艺术家运用纸本水性综合材料和油性金属综合材料所创作的媒材作品。

吴武彬近年一直在尝试将版画和油画的专业技巧,融入到综合媒材的实践创作中。作品中那些抽象的形体符号,其艺术表达更倾向于视觉上的直接性,追求语言的简练及视觉上的冲击力。

批评家姜俊认为,和在西方抽象绘画中对于油画技法的探索和开发一样,纸面的肌理和水墨效果的实验也相应成为了画家艺术表现的核心问题。近些年来,吴武彬一直坚持在与西方艺术的对话中,研究自己笔下关于新媒材的哲学思想。

本次展览的重点作品《殇》系列,创作灵感来源于创作者最喜欢的音乐——杰奎琳·杜普蕾的大提琴《殇》,吴武彬力求通过艺术找到同内心深处直接对话的途径。

艺术家在《殇12》画面上刮刻出长短不一的机理线条,尝试呈现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汹涌;而《殇31》则以火红色的炙热线条与块面综合材料,构成充满温度的画面;在《殇33》里,油性金属综合材料形成大块面的机理堆积,制造出深邃的山河汇聚之景。

吴武彬 《殇·NO.12》 纸本水性综合材料↑
吴武彬 《殇·NO.33》 纸本水性综合材料↑

艺术评论家樊林阐释道:“顺着吴武彬绝不诉诸自然的艺术语言,体会那种没有预设观念的绘画方式,与画家共同期待画作的意义,便在创作过程中浮现。”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吴武彬的部分作品让人联想起极少主义代表人物卢齐欧·封塔纳。就此,吴武彬向记者表示,极少主义也是他所喜爱和欣赏的艺术流派,但自己的作品内核与西方当代艺术有所区别。“西方经典艺术的创新,强调对前人艺术史的否定,而东方艺术则强调继承与发展。”

艺术展开对生命和人性的探索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此次在广东美术馆开展的《穿行:吴武彬作品展》,旨在回归到更根本的议题——展开对生命和人性的探索。

“在这场战疫中,艺术以其真善美,关注、感受、再现社会和人民的呼声,重新审度更深层的生命、哲学和人性命题。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吹响了‘以艺战疫’的号角,通过大量创作记录英雄和感人事迹,叙说故事和人性本真,为危难中的人们带去应对困难的信心和疗愈心灵的力量。”

王绍强表示,面对这场人类共同的灾难,公立美术馆的使命,不仅是通过展览和活动深切回应社会、文化和艺术的状态,同时也要通过艺术独特的方式,为困苦中的人们带去希望之光。

据悉,广东美术馆在2020年,将围绕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建设小康社会、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等主题,举办大型回顾性展览和活动,在历史回溯中,把对美好生活的理想重新带到现实中去。

同时,广东美术馆还计划推出品牌项目“广州影像三年展2020”以及馆藏精品季,以影像媒介书写和记录文化状态;即将展出的《在思想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史与方法论》则会以全新的脉络,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吴武彬在现场向记者介绍新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