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少玲
“一颗直径几千米的小行星4月29日抵达地球附近,撞击几率大”。近日,多家国内外网站出现了小行星即将撞上地球的消息。
中科院专门从事近地天体研究的天文学专家回应,4月29日确有一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但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零,公众不必担心。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羊城晚报请来广州市五羊天象馆常务副馆长李建基对此事也进行了回应。据悉,此次传言所指的是一颗正式编号为52768的潜在威胁小行星,1998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卫士”计划中的NEAT项目发现,又叫1998 OR2。这颗小行星直径达约2.5千米,一旦撞上地球,将导致全球性的灾变,因此备受关注。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人类很早就发现这颗小行星并开始监测。经过20多年间全球多台监测设备的大量跟踪观测,不断地更新其轨道参数,目前52768号小行星的轨道已经定得相当准确了。
据测算,它将于北京时间2020年4月29日下午17时56分,在628万千米外飞掠地球,速度为8.69千米/秒。它这次飞掠过程中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零。
广州市五羊天象馆常务副馆长李建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颗正式编号52768的小行星直径约2500米,自转周期约4.11天,公转周期约3.67年,它大约1.37年与地球会合一次。从1998年发现至今,这颗小行星与地球会合了15次,人类都安然无恙,这次也不会撞击地球。
李建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今年2月26日,位于江苏盱眙的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2020 DM4小行星,轨道偏心率约0.45,公转周期约2.55年,直径约160米。它将于北京时间5月1日18时05分飞掠地球,飞掠时距离地球约705万千米,约等于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8.3倍,速度为6.39千米/秒。
据介绍,由于这颗小行星是新近发现的目标,监测时间较短,轨道不确定度较大,更需要加强监测预警。近地小行星是指其轨道与地球相交或与地球轨道很接近的小行星。目前,人类已发现有大约两万颗近地小行星,其中有大约十分之一对地球有潜在威胁。
李建基坦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是切实存在的,不能掩耳盗铃,但是也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认为,近地天体撞击地球是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也是科学家重点关注的科学议题。随着近地天体发现数量越来越多,人类已经从无知地存在于危险之中,到现在可以主动及时地开展一定程度的监测预警,并就撞击防御开展布局和准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