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消耗4000件防护服,中山三院新冠重症救治方案获推广
2020-04-13 19:0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中山三院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杨扬携队员零感染返院谈经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4月1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称“中山三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33名队员结束14天的休整,全员零感染返院。至此,该院175名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全部平安回家。

中山三院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院长助理杨扬总结道:“在这50天里共消耗4000件防护服,总结出的重症患者救治推荐方案获国家推广,有效降低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推荐方案能减少病死率

记者在现场采访到杨扬,他表示在3月21日召开的湖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中山三院医疗队作为17支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代表,专门对重症救治经验作了介绍,这也是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门发文推广武汉同济医院“光谷经验”。

杨扬介绍,高龄(大于60岁)和合并基础疾病是造成重型/危重型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医疗队在武汉抗疫50天,整建制接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个重症病区。

团队累计收治患者90例,其中77例为重型/危重型。平均年龄63.8岁,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的占68.8%,重症累积治愈65人,重型/危重型患者平均住院日22天,病死率2.6%,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日分别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49%-61.5%和30-40天。团队高效救治患者的同时实现“零感染”。

据世卫组织网站北京时间4月13日8时公布的数据,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等国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已超过12%。

杨扬表示,中山三院结合医院几批队员在前线的实战经验与全院各专科专家,一起总结制定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推荐方案,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提供了借鉴学习模板。 

对重症患者要做到5个“及时”

杨扬介绍,新冠肺炎病情进展非常快,而老年患者代偿能力很差,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会突然死亡,有的患者甚至上个厕所就“没了”。

杨扬指出:“对于危重病人,哪怕一个细节做不好,病人的恶化甚至死亡就是一天半天的事情。”

“要想保证病人的治疗及时有效,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杨扬介绍,中山三院医疗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的方案,对患者做到观察、检查、会诊、预警、处理“5个及时”。

“所以,医疗队员才在50天里消耗4000件防护服,其他医疗队大约只消耗2000件左右。”杨扬说,“因为医疗队员要在隔离病房里,对患者进行及时观察处理。为了保障安全,医生每隔4-6小时就必须换班,不能一直留在隔离病区内。”

针对合并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医疗队设置了“专科首席专家”制度。“如果这个病人除了新冠肺炎以外,以中风瘫痪为主,就让神经科专家去管理,所有的治疗方案调整,都要通过首席专家来落实。”杨扬说,这就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

讲究的是“一人一案”个体化方案

在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就需要“整体观”。“病人首先要活下去,才能针对疾病进行救治”。

杨扬介绍,出发前在组建医疗队时,就非常注重学科搭配。医疗队里的33名医生,来自20个专科。

除了基础的临床医生之外,还配备了康复、心理、营养等三个专科的专家。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及早全程介入,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率。

“对每一个患者每天都要更新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做到精准治疗。”他举例,由于长时间卧床,老年患者尤其容易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肢体关节僵硬和挛缩等问题。

针对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康复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了“一人一案”的呼吸康复干预措施。同时,整合重症医学、营养康复、心理等专科护士的优势,制定同医疗方案一致的“一人一案”整体护理计划。

中山三院医疗队用实践证明,其创新并实施的“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在有效降低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杨扬表示,该方案正在接受专业审核,通过后将正式对外发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