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疫情改变认知,人人都应反思
2020-04-12 19:5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无论是个人还是媒体、政府部门,如何在疫情过后进一步筑牢全社会的互信基础,还是一个长期的重要课题

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兆均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今天有篇文章指出,“对比中西方抗疫舆情,中国社会的承受力不能不说太弱了”。老胡感叹道:“论抗疫,中国无疑做得比美欧好得多,但美欧社会的承受力真的很强。他们居然能够承受如此大范围的感染和病亡,他们政府的支持率居然还是上升的。反观中国,政府真的是出不起一点错,动不动就被骂得狗血淋头。”

老胡进一步指出,这样的现象是很严重的问题,“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内在关系出现了某种误读和失调,从长远看非常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动态稳定。”“中国社会必须更加实事求是,政府也不要‘装’得无所不能。让一切都回归真实,那样的治理会更轻松,效果反而可能更好。”

老胡的这番言论,笔者深有同感,由于工作原因,这些年来,对社会舆情、对新兴自媒体、对传统机构媒体以及官方宣传话语体系一直非常关注。如果要从这几方面找原因,老胡所说的中国社会承受力弱,问题出在哪里?

笔者以为,各方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社会舆情的不理性,也不是由哪个单一的方面造成的。社会承受力弱,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彼此缺乏普遍的坚定认同。而信任与被信任,总是双向互动的。

举个例子,自媒体看到三几个境外输入病例就写非洲人在广州“爆雷”,一下子搞个阅读“10万+”。而权威的严肃媒体会通过政府新闻发布会,获得包括口岸、疾控、社区等各方面的详细数据再进行深入报道,甚至还会请来市长和钟南山院士做“科普”,这都是自媒体不可能做得到的。你说读者应该相信自媒体还是权威媒体?

这个道理,本来就跟一个新冠肺炎患者到底是信任定点收治医院还是信任江湖游医那么简单,但是偏偏就还是有人宁信前者而不信后者,这其中必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原因。

凑巧的是,昨天有位做商业营销的朋友也对笔者说,经过这次疫情,他有个很深的感触,了解客观真实的报道和公允的言论,还是要看专业、严谨的官方传统媒体。

真是疫情改变认知,人人都应反思。小到新闻资讯的真伪,大到国家制度的优劣,哪怕平时吹得再好,在疫情这面照妖镜前,真善美假丑恶统统都会露出原形。

不过,控制好了疫情也无法“包治百病”。无论是个人还是媒体、政府部门,如何在疫情过后进一步筑牢全社会的互信基础,还是一个长期的重要课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