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港澳人才入职广州南沙产业园管理局,他们这样看粤港澳大湾区
2020-04-11 15:2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期待在大湾区平台快速学习成长”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焕坤 通讯员 林丹贤

4月10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南沙有关部门了解到,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港澳籍学生洪逸曦和刘延鑫已于本月办理聘任手续,正式入职南沙产业园管理局。

据悉,南沙产业园管理局首批共招募4名港澳籍人才,除已入职的洪逸曦和刘延鑫外,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顾成帅与即将毕业的北京大学博士何薇将分别于今年5月、7月入职,为粤港澳青年人才交流融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大湾区建设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期待在大湾区平台快速学习成长”

“南沙新区到北京、香港等地开展寻访揽才活动的时候,我印象很深刻,现在可以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来,我很激动也很期待!”在香港出生成长的洪逸曦,2014年选择到清华大学主修经济与金融,毕业后,目前担任香港清华同学会副秘书长,组织和参与了多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活动。因此,洪逸曦一直希望能从事促进粤港交流的工作。

“当我了解到正在招聘的南沙产业园管理局职责范围内有针对港澳的专属园区,是一个粤港澳交流和促进融合的大平台,顿时眼前一亮”。洪逸曦第一时间提交了资料应聘,在应聘期间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最终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洪逸曦表示,希望自己能在这个平台快速学习成长,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继续担任连接内地和香港的桥梁角色。

刘延鑫在同学中算是一个特例。“大部分澳门的同学毕业后选择回去择业,但我更想要跳出舒适区,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寻找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刘延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他对于大湾区未来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更充足的信心。对个人而言,他认为此次应聘的岗位设置很合理,能很好地发挥特长,发展前景大,成长路径多,刘延鑫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新基建战略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2013年就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顾成帅,已在香港工作快7个年头。作为一名工程师,他观察到,香港的建设项目普遍工期较长,工程师的专业基础能得到比较扎实的锻炼,不过相对来说获得的完整的项目经验较少。在内地建筑项目,很多情况下项目比较大,项目周期短,工程师有机会能在几年的时间内获得几个完整的项目经验。

“内地发展迅速,针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很大,特别是今年国家提出新基建发展战略。”顾成帅判断内地应该有更广阔的项目机会和发展前景。“我觉得香港的建筑工程人员不要局限于香港,应放眼大湾区,适应新环境,让自己得到新的锻炼。”

即将毕业的北京大学博士何薇表示,“南沙产业园管理局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对港澳地区人员开放相关岗位,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在地域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打造了‘一小时生活圈’,在管理上,提供了与香港相接轨的行政体制体系,让我们得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在个人职业发展上,作为内地与香港两地之间很好的衔接点,为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提供了多元的可能性;在薪酬福利上,充分考量了两地之间的差异,做出了很好的平衡,为我们在内地的生活置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免去了港澳人士在内地的后顾之忧。”(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曾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