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直击】广东第22批援鄂医疗队:坚守一线,打赢最后的攻坚战
2020-03-25 20:3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病人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成果背后,是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科学化管理,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安全,挽救新冠患者生命的医疗理念

文、图/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张豪、李斯睿、汤铭明

自2月21日出征以来,广东第二十二批援鄂医疗队176名队员,已经在武汉整整奋战一个多月。他们辗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和雷神山医院,是唯一一支整建制全部队员投入重症医学科(ICU)的队伍。目前医疗队已治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所有确诊患者,集体转战武汉雷神山医院,接管一重症病区,实现“病人零死亡”“医护零感染”。

他们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茂名市中医院、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余纳任领队。在多支广东医疗队陆续返程后,他们仍然坚守一线,继续战“疫”,力争打赢最后的攻坚战。

一次惊心动魄的转运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陈劲龙,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治医师潘道延同在一组。从武大中南医院到雷神山医院,两人并肩作战了一个多月。

3月中旬的一天下午,陈劲龙和潘道延正在中南医院4号楼西区11楼值班,突发情况发生了。

“23床患者转ICU,你们送她过去。”接到任务的陈劲龙和潘道延以为,这只是又一次简单的运送病人,没想到后来的经过会是如此的惊心动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劲龙医生(左)和南医三院潘道延医生

23床患者要转去同一栋楼东区3楼病区接受进一步治疗。但在转运途中,病人突然出现严重缺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0%,面色紫绀,意识逐渐模糊。转运小组赶紧护送患者奔回病房,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奔跑,听着自己的喘息声,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一点,再快一点,挡住死神的脚步。

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把患者的氧流量调至最大,同时通知病房做好吸痰、给氧以及抢救准备。经抢救,患者转危为安,血氧饱和度逐渐正常,病人的神志也逐渐清醒。事后,患者也被顺利护送至目的地。

事后陈劲龙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从未见过对方那口罩、帽子下遮盖的容颜。我们会疲惫,我们会焦虑,我们只会用拙劣的笑话掩盖内心的脆弱,用拙劣的笑话来相互鼓励。我们都只是凡人。手机一响,道延发来一张相片:我和他穿着隔离服,戴着护目镜,一缕春日的暖阳刚好投进来,照在我的面前。道延在微笑,好温暖。阳光终会驱散黑暗。” 

“老”护士带队,ICU最讲究团体协作

视线转向雷神山重症病区,目光所及,闪烁的监护仪、呼吸机通气、成组的微量泵、运转着的CRRT机,这些熟悉的场景,如果不是防护服的憋闷感和护目镜逐渐的朦胧感在提醒着陈秀连,她还以为自己仍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ICU。

80后陈秀连是从事重症护理十余年的“老”护士了。她知道,ICU的护理工作最讲究团体协作。作为带着十几名护士的护理组长,陈秀连深知肩上的那份责任——虽然来自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此时此刻,我们都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不分彼此。

重症病区仪器设备多,技术要求高,危重症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对护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ICU护士陈秀连帮助护士们加强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也抓住机会教学,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大家的学习热情和斗志都被激发了出来。

主管护师陈秀连在床旁教学CRRT的护理

一段时间之后,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的全面评估和观察,综合护理能力和预见性护理能力稳步提升,整体护理和治疗更全面、更动态、更连续,进一步促进了患者恢复。 

不久前,为了更好地做好院感工作,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组织了由医疗组、护理组和院感组联合参加的院感联合查房,有效避免了耐药菌的传播。 

截至目前,广东省第二十二批医疗队取得了“病人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成果。这背后是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科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生命的医疗理念。(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