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已开展mRNA疫苗动物攻毒保护实验
2020-03-19 23:34 羊城晚报•羊城派
面对疫情“大考”,广东拟谋划出台新政策,支持生物医药创新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广东科研人员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广东“科技战疫”成果,对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哪些可供参考的经验?未来广东还将补上哪些科技创新短板?

3月19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瑞军在广东科学中心展出的《广东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展览现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广东在疫苗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mRNA疫苗正式开展动物攻毒保护实验。面对疫情“大考”,广东拟谋划出台新政策,支持生物医药创新。

王瑞军接受采访

科研攻关:mRNA疫苗开展动物攻毒实验,1分钟可产1000片口罩

1月19日,广东便紧急行动,开始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技攻关。“科学家们争分夺秒、刻苦攻关,我们把我们最优势的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实行大联合、大团队作战,产学研结合,让我们的科技成果能够迅速地应用到临床中。”王瑞军说。

在临床治疗成效方面,如何解救临床救治和快速诊断的难题?王瑞军介绍,广东科学家们和一线医疗科研专家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方案。如磷酸氯喹已成为国家第六版、第七版诊疗方案里的主要推荐临床药物,法匹拉韦也主要是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的临床研究。

在中药应用于临床、中西药结合方面,广东研发的“肺炎一号”方剂在广东定点医院大范围使用,并带到了湖北,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快速诊断、检测方面,国家药监局已批准的19项检测试剂中,广东就有6项。王瑞军透露,最近广东又获批了几个检测试剂,在PCR核酸检测技术,IgG、 IgM胶体金检测方法上都有非常好的产品。广东还研发了自动化的采样机器人,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率。

在疫苗攻关方面,广东正在努力攻关。王瑞军介绍,广东坚持三种技术路线,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今天(3月19日),我们就要开展mRNA疫苗的动物攻毒实验;腺病毒载体疫苗,也会在这两天开展动物实验。”王瑞军说,“在疫苗方面,广东是走在前列的。”

如何解决口罩等防护产品紧缺问题?王瑞军透露,广东的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如已经制备出了长期、多次、可重复使用的口罩;研究出了可代替熔喷布的纳米纤维材料;研发出了高速口罩机,能把过去1分钟30片的生产效率提高到1分钟1000片……

王瑞军认为,随着我国疫情控制形势的好转,这些最新研发成果,不仅可为广东复工复产乃至复学提供保障,也有能力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支援和帮助。

在病毒学病原学和传播机理研究方面,王瑞军介绍,广东科研机构做的重组蛋白,合成后免费向全球科研机构开放使用;广东开发的人工智能CT诊断系统,将患者的CT片上传云平台,人工智能20秒就能做出清晰诊断,准确率达到94.5%,可极大帮助基层医生减轻工作量;广东还基于SARS应对经验,开发了隔离床、隔离诊台等装置,有效保护了医务工作者在诊治过程中不被感染。

他特别告诉记者,这次疫情应急科技攻关中,广东的科学家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将自己在科研中形成的成果,以专家共识的方式尽快发布,第一时间支撑临床需求。“这就是这场疫情‘大考’面前,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担当。”

国际合作:应对流行病无地域,广东经验、平台、方案与世界共享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全球大流行趋势,广东的经验和成果,能否为世界抗击疫情做出广东贡献?王瑞军介绍,实际上,从这场疫情一开始,广东就积极开展与国际包括港澳的科技合作。

1月底,被誉为“病毒猎手”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Lipkin在SARS之后时隔17年,再次来到中国,也带来了快速检测的方法。目前,广东正支持广东科研团队与哥伦比亚大学开展合作,在病毒溯源、病原学、病毒认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近段时间以来,广东与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以及欧盟、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的机构,都在科研信息的共享、药物的研发合作方面有很好的进展,并及时把广东的经验和做法向世界共享。

“比如我们的人工智能CT辅助诊断系统,是在云平台上对世界开放的;我们对磷酸氯喹的专家共识,和药物的临床使用建议,也是向世界发布的。”王瑞军说,“最近我们已经看到,美国西雅图、韩国、WHO最新的诊断建议中,已经把磷酸氯喹纳入使用。”

此外,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创新局等港澳相关单位和科研机构、大学等也与广东在抗疫科研攻关方面有很好合作。

王瑞军表示,广东的企业也希望能够在检测试剂方面走出去、大显身手,支持世界各国抗击疫情,体现广东企业的科研实力,发挥广东为世界抗击疫情的作用。

“应对流行病是没有地域的,科技界应该联合起来,最终为战胜疫情来努力。这是广东科技界非常朴素的一个认识。”王瑞军说。

广东研发的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

补短板:疫情过后“补短板”,广东拟出新政支持生物医药创新

经过这场抗疫“大考”,广东还有哪些短板要补?王瑞军认为,广东缺乏高质量、高等级的科研平台和大动物研究中心,缺乏生物医药高端、研发型龙头企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链条需要更好地打通。

缺乏大平台,这是王瑞军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最深刻的体会。他表示,这也是广东疫苗前期研发进展迅速,近期却遇到瓶颈的主要原因之一。“到了做大动物攻毒实验,需要到有资质的实验室做进一步研发的时候,我们遇到的瓶颈,这两天基本解决了。”王瑞军说,“有资源没资质,有资质没资格,有资格还缺乏有资历、资深的高水平科研人员,如果有的话,我们就会更好。”

创新链的不完整,也让科学家们在研发过程中感触明显。“攻关期间,特别春节那几天,我们要买试剂,买生物医用科研材料,广东找不着,得去长三角等地买和运输。这是因为我们供应链体系不完整,所以创新链就有短板。”王瑞军说。

在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安全产业的打造上,王瑞军认为,广东非常需要,前景也非常好,有很好的条件。如何补上这一短板?王瑞军表示,广东正谋划出台一个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未来还将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做一些具体部署。此外,与港澳的相关政策也将有创新、有突破,如生物医用材料的便利过境、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快速上市等问题都将解决。

他特别强调,无论病毒何时消失、疫情何时终止,相关的科研工作都不会停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